浦银债市观察 | 宽松政策不及预期,债市窄幅波动

2022-04-20 18:43

4.11-4.15



债市焦点


  1. 中国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去年同期增长2.73万亿;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5万亿,去年同期为3.38万亿;3M2同比增长9.7%,前值9.2%M1同比增长4.7%,前值4.7%;中国3CPI同比上涨1.5%,预期1.3%,前值0.9%。中国3PPI同比上涨8.3%,预期8.1%,前值8.8%。中国3月财新服务业PMI42,前值50.2

  2. 中国3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2.9%,进口同比下降1.7%。

  3. 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月均多增约1500亿元;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

债市走势回顾


  

周公布了3月份社会融资数据,其中,新增信贷高达3.13万亿,在政府债券发行的助推下,新增社融4.65万亿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3月份实体经济已经开始受到疫情影响,房地产销售继续低迷的情况下,社融的快速增长再次证明了“宽信用”的政策决心及执行力;不过,随着疫情封控对经济的影响在4月进一步加深,上周国常会部署适时使用降准工具,加大对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上周全周,中债国开1Y3Y5Y10Y收益率分别下行6BP5BP4BP0BP


图:国开债10Y现券收益率

图片


单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4.18


债市策略

  1. 基本面方面,3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疫情封控对消费领域冲击严重,对于工业有一定冲击但幅度尚有限,固定投资中的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滑,基建投资逆势上行;不过考虑到上海等地的封控措施从4月1日左右明显加强,上海以外地区的疫情防控在4月以来也有加码,因此预计4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大概率将较3月份进一步边际走弱。

  2. 政策方面,政策方面,上周末央行宣布了全面降准0.25%的政策安排,该降准幅度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0.5%,且在随后的答记者问中,央行直言“当前流动性已合理充裕”、“后续密切关注物价、关注海外货币政策调整”,这降温了市场对进一步降准或降息的期待。

  3. 流动性方面,流动性方面,与2021年降准落地后银行间资金利率较为坚挺的表现不同,今年4月降准后银行间资金利率出现较明显的下行,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Dr001已经降至1.3%附近,7天回购利率也已降至1.8%以下,这与2020年疫情后的情景具有了一定的相似性;从2020年的经验看,当年在疫情导致经济停摆后的4月、5月流动性保持超额宽松状态,而一旦经济活动开始恢复,资金利率又出现快速的回升过程;考虑到市场的学习效应,预计在本次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活动开始恢复后,资金利率的回升可能会较2020年更快的出现,不过在此之前市场有望处于一段流动性充裕的时期。


后市展望



利率债方面本次降准落地及央行偏鹰表态后,债市由于“利好不及预期”+“利好出尽”而收益率上行;但从中线考虑,疫情封控对经济的影响仍在加深,汽车等重要产业链受影响严重,债市收益率目前尚不至于转入上行趋势;近期将出现一段横盘走势,策略上可按照区间思路操作,后续关注疫情防控效果和4月政治局会议的定调。


信用债方面:信用策略上,建议配置仍以高流动性中短久期信用债为主,城投债方面,坚持区域优先,回归经济、财政实力较强的区域,回避高负债率及失信区域,重视主体信用分析,城投属性强,区域重要性高的平台仍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关注一级发行、二级折价交易及估值波动风险,此外,关注地产风险对城投的传导;产业债方面,关注房企信用事件发酵影响,选取行业格局优化中受益的杠杆合理、土储安全度高、经营效率与内控较好的头部央国企,并加强对相关房地产产业链企业的信用资质变化观察。特定债券品种方面后续可持续关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进度,根据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流动性以及相对信用利差走势进行配置。


可转债方面:近期低估值顺周期一枝独秀,稳增长加码预期水涨船高,对政策验证、效果验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短期降准低于预期带来心理落差,叠加疫情影响下数据验证难免扰动,低估值顺周期也有调整压力。而成长股可能有美债收益率进入高位区间、复产复工预期等边际改善,可以关注市场风格是否再度切换再行抉择。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数据来源Wind。本资料中提供的意见与评述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的任何操作建议或推荐,依据本资料相关信息进行投资或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本资料归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所述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减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承诺将本着诚信严谨的原则,勤勉尽责地管理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基金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