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股上市频繁破发,打新似乎从一门稳赚不赔的红包策略,变成了不仅未必赚钱、还可能随时亏损的鸡肋买卖。那么,过去持续赚钱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当下破发的原因又是什么?
打新策略赚钱的根本动力是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也就是说,新股上市的估值水平低于同类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交易的价格,从而触发上市之后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套利资金使得其估值差异快速弥合。但最近市场调整较大,导致一二级市场倒挂,于是破发变多了。
但其实这并不是全部,因为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市场不好、但打新持续赚钱的时候。按理说,只要询价机制十分有效,新股上市定价会锚定在二级市场价格的一个折扣上,其折扣大小取决于需要承担的或有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大盘的下跌可能、需要锁定的期限等,因此单一的市场环境不好并不必然导致新股破发,询价机制的导向也是破发的重要原因。
市场化的询价机制下,“价高者得”是很重要的原则,因为对于收益的追求可以使市场自发形成价格发现机制。同时,打新的赚钱效应会引发大家对风险的错误定价,资金的内卷导致要求的风险补偿越来越低。为了避免不这样的理性询价,当前的询价机制中引入了剔除部分高价的制度,希望引导大家在报价的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报价过高导致倒挂亏损,但这个剔除高价的比例高低就成为了引导询价策略的重要变量。
结合历史的询价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机构对于公司价值有基本的判断和理解,但仍有一些非理性的投资者在询价过程中给予极高报价。假设这一部分偏离主流报价投资者数量为5%,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剔除高价的比例应设定在5%以上,否则这样的机制就失去了意义。但这样的设定与定价方的利益相冲突,对于投行而言,规则内更高的发行价直接关系其项目利润,因此更低的剔除比例似乎是个体的较优选择。
上述矛盾在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并不突出,毕竟股市的上涨会弥补差价,赚钱的效应也会使大家对刚上市的新股趋之若鹜。目前的市场情况正在经历调整,破发较多也导致大家对上市后的新股并没有稳定的赚钱预期,新股赚钱的轮子反转了起来。但也不必过于担忧,市场化的价格发现机制是有负反馈的,不再稳赚的打新策略会降低参与者的热情,也会降低报价者的信心,这一切都会反映在报价调整上,从而使得打新收益再度上升,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作者简介
田瑀,现任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
复旦大学材料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10年投研经验(其中7年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安信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中泰资管权益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善于寻找具有宽阔护城河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2022-04-21 20: 04
2022-04-21 20: 01
2022-04-21 19: 59
2022-04-21 19: 57
2022-04-21 19: 56
2022-04-21 19: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