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底了吗?看这三个变量!

2022-05-16 19:48

调后的短期反弹能否延续?“至暗时刻”是否已真正过去,市场仍面临哪些变数,又有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联席总经理唐小东于近日接受了中国基金报专访,并分享了他的二季度投资策略观点。


图片


以下为文字整理,供您参考:


 Q1  近期市场出现一波反弹行情,您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这一波是反弹还是反转?

唐小东:市场自4月27日出现一轮反弹,一个重要的背景是4月27日之前几个交易日的急速下跌。本身下跌的过程蕴含了不少非理性的恐慌情绪,因此超跌反弹的出现有一定必然性。这个过程中,中央财经委会议、政治局会议等针对市场关切的问题做了及时、正面的回应,扭转了市场的悲观预期。


此外,上海疫情的积极变化、美联储5月加息落地等因素也有助于市场反弹的延续。至于市场是反弹还是反转,目前来看,海外美联储的紧缩过程尚未结束,在此背景下,全球风险资产很难转入一帆风顺的反转状态。


 Q2  展望后市,您认为A股调整是否已经到位?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估值水平处于怎样的阶段?

唐小东:市场目前整体估值接近2018年的底部水平,当然估值结构有分化,市场看好的消费、新能源、优质制造公司估值处于偏低水平,但尚未到绝对底部。


从宏观市场环境的角度,我们经历了比2020年更严峻的抗疫动员、经历了3月和4月两次极端恐慌的抛盘、经历了二战后影响十分大的地缘冲突俄乌战争、经历了美联储过去10年十分鹰派的紧缩,尽管有些风险和冲击尚未结束,但可以认为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基于以上这些探讨,应该说A股整体调整比较充分。当然在所有前瞻判断的时候,我们都会强调底部是一个动态的区域而不是绝对低点,绝对的低点是无法判断的。


 Q3  展望后市,您如何看待当前市场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疫情、海外市场等综合影响下,A股后市整体的投资机会如何?

唐小东:正如前面所谈到的,今年市场所经历的宏观经济环境异常复杂,且持续超出投资者预期。就当下来看,国内宏观环境比海外更明朗一些。随着国内抗疫的胜利,稳增长加码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国内宏观环境已经没有恶化的可能,不确定的只是转好的节奏问题。


但海外方面,数十年一遇的通胀尚未得到遏制,而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已经开始体现,这个过程中,欧美央行是否能够实现海外经济的软着陆,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应对不当,不排除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大的冲击,进而波及到A股。


整体而言,考虑到A股目前估值水平,市场对于这些潜在的风险定价是比较充分的。风险释放未结束,意味着市场短期可能还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震荡。但从长期的角度,目前大概率处于数年一遇的布局时点。


 Q4  您认为未来影响未来A股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可能会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

唐小东:宏观上目前影响A股的主要变量有三个:


(1)国内疫情的进展,既包括上海,也包括上海之外的地区;


(2)随着疫情结束,稳增长相关政策的力度和落实情况;


(3)海外美联储的紧缩节奏。


正如我们前面所谈到的,三个变量中,前两个变量向好的方向是比较确定的,因此不算是实质性风险。第三个变量,对于全球金融市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不确定性来源,当然也是A股面临的风险。


 Q5  从布局后市的角度,您对后市投资布局的总体规划和脉络是怎样的?哪些板块和行业的投资机会比较突出?请简要分析下您的投资逻辑。

唐小东:基于前面的探讨,目前市场的状态是短期比较复杂,长期确定性比较高。因此,应对上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利用市场的波动来做中长期布局。


具体而言,短期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尚未结束,一些基于该预期、以及低估值的防御性配置的板块依然可以持有。


另一端,部分成长股的调整已经比较充分,从消费、医药、新能源、军工等领域里面已经可以找到一些估值合理、且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股票,这些方向适合做左侧的长期布局。


 Q6  您如何看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哪些板块的行情值得起期待?

唐小东:对于港股市场,目前只想强调两个常识判断:


(1)港股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估值水平区间;

(2)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是可以代表中国经济的股票指数。


当然港股对全球流动性的反馈会更加敏感,因此在美联储紧缩过程中,其波动性比A股更大,投资者参与的时候需要做好自身的风险评估。


从板块的角度,港股中大家十分关注的可能是互联网,随着国家对平台经济的监管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龙头公司的增长依然有不错的预期,而创新性公司也会更加活跃。除此之外,港股优质的消费、医药公司也会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旗下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公司旗下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