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宇 易米基金总经理特别助理
我们已经回顾了改革开放后的3个中周期的历史了。我们看到,每一轮产能周期的经济向上的阶段都有制度红利的发放: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和价格双轨制、90年代的南巡讲话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等重大红利分别促使诞生了1980-1985年、1991-1994年、2000-2007年(虽然在中间部分年份出现过下降)中周期级别整体的产能扩张阶段,也就是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而上升阶段之后,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都经历过去产能和经济危机的磨难。
我们不厌其烦的回顾历史,就是为从历史中找到经验教训,找到周期波动的规律。现在,我们确信在中周期的低点,买入并持有特定的资产是合适的。而每一次经济危机的低点,都是抄底的好时机。
企业应该考虑在中周期的低点收购、兼并资产进行扩张,而个人投资者也应该在中周期的低点买入合适的资产。房产、股市、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在大多数时候都随经济周期同向波动着,只是时间、步伐、幅度不同而已。大类资产无法独立于经济周期而波动,而美元、国债、黄金等金融属性或者避险属性强的品种的价格波动,也和经济周期的波动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周期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就是应用于大类资产配置的实战上。
虽然周期研究无法让你精准在某一天抄底,但是对于指引未来一段以年度为单位的时间的不同大类资产价格趋势,却是十分有用的。
现在我们要说一说,我国刚刚经历过的第四个中周期。待这个历史全部介绍完后,我们将进入新的“世界”。
这是个相对较弱的中周期,时间持续却比较长,大约从2009年开始,2020年疫情爆发后结束。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中周期,十分有研究意义。本轮中周期,在2009年四万亿的刺激之下迅速复苏,地产基建大松绑,地产迅速反弹。这意味着,200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的去产能不够充分,去产能的过程被人为打断了。这一轮产能周期里,在2009-2016年几年的时间中,上行期时间非常短,仅有约2年。从2011年上半年起,产能扩张就见顶了,过剩的产能就又开始不断出清,即因为四万亿的强刺激,短暂的产能上行后,又进入了漫长的去产能阶段。
一、2009-2016年初,中周期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2016年上半年-2017年年底,中周期再度上升。
如果从产能利用率的角度来分析,2009年到2011年是上升阶段,2011年年中间就见顶了,随后一路下跌,在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有个阶段性的恢复,但是一个“盘整”形态的恢复,是个弱反弹,并不是“上升”形态的恢复。直到2015年供给侧改革大范围开启,行政化改革加速了产能出清进程,本轮中周期里第一轮产能出清才基本完成(2016年上半年)。
2017年再度迎来产能扩张的阶段,经济周期也再度迎来短暂的春天。仅仅从中周期的角度看,本轮自2009年开始的中周期,到了2016年上半才见到一个重要中周期的低点。2016年2月份,股市也在熔断股灾见到低点后,开始了为期2年的慢涨。
但2015年的牛市似乎不符合中周期的运行逻辑,我们在下文详述。
二、2018年-2020年3月,经济周期进入典型下降阶段
在中周期再度进入上升阶段的同时间,始于2016年、发酵于2017年、浓烈于2018年的金融去杠杆,再度给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且2018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中美贸易纠纷,这场纠纷旷日持久,直到4年后的今天还在持续。加上美国频频出手的各种科技领域里的制裁,一时间使得企业信心迅速下滑,纷纷收缩投资,大量的出口导向性企业受到影响。
而此时,叠加去杠杆的高潮,大量并不优质的企业融资出现问题,大量依靠影子银行续命的企业更是到了生死关头,上市公司频繁暴雷,曾经迅速发展的股票质押融资业务迅速被“冰封”。这一切,导致了2017年刚刚开始的产能扩张被迫中止、制造业投资快速下滑,经济出现较大的问题。
中美贸易纠纷叠加去杠杆,实际上就是一次经济危机。而这次经济危机大约在2019年年中的时候打下一个中周期级别的低点。再度巧合的是,经济刚刚触底就发生了一场影响远远大于当年非典的“新冠”疫情,在2020年春节后,把我们的经济又往下按了一脚。
随后在2020年年中,再度迎来经济的复苏,新的中周期开始了。
三、楼市价格波动和本轮经济周期波动比较一致
在本轮中周期里,地产价格于2009-2010处于急速上升时期,这和经济周期波动一致。2010年下半年出台各种限购措施,2011年开始地产开始下行。在2015年,达到一个低点。2015年开始限购松动,各地开始棚改,房地产进入典型去库存阶段。但2015-2016年上半年,除了少数的几个核心城市外,全国房地产价格并没有出现普涨。直到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房地产的价格随着经济周期的复苏一起复苏,不少二三线城市在2017年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涨幅,甚至到了2018年上半年很多二三线城市房子仍然在涨。总体来看,这段时间内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和经济周期的波动较为一致,一线城市先动,二线城市后动。
四、股市的价格走出阶段性的独立性
1、股市在2009-2011的表现分析
这一阶段的中周期上行过程里,股市先于经济周期而反弹,在2008年四季度见底,但在2009年3季度提前见顶,期间涨幅超过100%。随后经历了持续1年半时间的高位震荡。总体上看,本轮股市和中周期的复苏,都源于四万亿的刺激,股市的波动,依旧有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子。
2、股市2015年价格波动走出特异
从中周期的角度看,2011-2016都是经济周期的下降之年,2013和2014都有过短暂的复苏,但股市的表现一般。股市从2010-2014年,整整熊了差不多5年的时间。
但2015年股市“疯牛”的表现,打了很多周期分析师的脸。经济周期下行、股市上行,这似乎用周期理论完全无法解释。实际上,这是货币宽松背景下各路杠杆资金催生出来的一个“疯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笔者试着分析如下:
(1)预期好:2015-2016的经济下行的动因主要是结构性改革(主动去产能)导致,并不是经济有什么比较严重的问题导致,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良好。2015年,我们实际上已经处在增速换挡期的进程中,经济增速往下走,但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已经在路上,这种转型就是供给侧改革。在那个时候,人们普遍对未来的经济有着十分乐观的预期,中国人的自信也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峰。似乎没有人预期未来有不可避免的衰退,大家集体坚信增速换挡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2)杠杆高:实际上,随着2012年的资管大开放,券商、基金子公司都参与到非标领域,我们的影子银行实际上有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广义影子银行规模超过90万亿,影子银行体量基本与同期银行信贷基本相当,且增速远远超过贷款增速。而加上我们在2015年开始放水,地产和金融开始明显加杠杆。加上对初期对杠杆管理的宽松,很快就催生出股市的繁荣。2015年牛市表现最灿烂的明星,集中在中小创里,上市公司的业绩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可见“杠杆牛”的威力。只是这种繁荣缺少经济周期繁荣的支持,在去杠杆政策到来的时候,就以股灾形式草草收场了。
总而言之,2015年牛市出现的核心还是充裕的流动性以及良好的预期,股市在放水和本来“水就很多”的前提下,走出和经济周期不一样的走势,但是这种走势的根基并不牢靠。
同样可见,周期分析不是万能的,更加不能刻舟求剑。在特定的背景下,“逆行”者虽然不常见,但并不是完全不会出现。
3、股市在2018-2020年上半年的表现分析
这一段时间股市和经济周期的走势比较一致。2018年年初,股市开始了持续一年的阴跌。投资者信心沦丧,悲观的预期前所未有的浓烈,一时间,各种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现在回想起来,笔者作为一名金融业从业人员,感受到的2018年的悲观气氛远远比2008年还要浓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中周期开始了。经济开始复苏,股市于2019年年初提前见底2440点,如果以2021年2月份的3731作为阶段性高点的话,股市整体涨了2年的时间。
综上所述,这一轮中周期的大部分时间,股市、楼市的表现还是和经济周期的波动比较一致。2009年、2016年都是中周期的阶段性低点,都是你买入资产的时候。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市,在中周期的2011年初的高点和2017年年底的高点之前,都还是能给你明显的赚钱机会。而2020年年初的中周期结束时的的绝对低点,更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无论股市还是楼市那都是一个很棒的低点。
需要再提一提的是:我们试想一下,在当下的2022年,如果纯粹靠放水,是否还能再造出一个如2015一样的牛市呢?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此一时彼一时也,影子银行几乎“消失”(回到表内)了,而全社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恐怕很难再现2015年的乐观。当下的资本市场,不具备2015年时候的信心和流动性基础。
周期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萧条的冬天里,往往就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中周期的时间较长,10年一个。中周期内的高点和低点又该如何把握呢?下一篇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视角,从库存周期的角度辅助把握中周期的波动,辅助你抓住中周期内部的投资机会。因为我们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得出在未来如何做投资的结论。
风险提示:
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公司/本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2022-06-02 16: 07
2022-06-02 16: 03
2022-06-02 15: 59
2022-06-02 15: 56
2022-06-02 15: 55
2022-06-02 15: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