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理性的冲突中,感性容易占上风
小睿 2022-10-28 19:43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这句名言对投资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虽然只在一念之间,要做到却十分困难,为什么?近百年来,很多心理学家对此类现象做过持续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这一心结。投资中,恐惧和贪婪很多时候都是感性在起作用,而非理性。那么,冲动的情绪从哪里来?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自己的内心,其实更有可能是外部因素在牵动我们的情感,比如牛市追涨、熊市杀跌,都不是理性的选择,更多来自外因的植入。我们常常会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是理性的,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模式去判断是非。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是先做出某种决定,然后再去寻找种种原因,证明自己的选择。对应到投资,我们在做出决策时,往往都会有诸多看上去言之凿凿的理由,但却可能只是为情感判断而找到的借口,过程的貌似理性并不能改变动机情绪化导致的后果。情感一直在背后推动我们的判断与行为,而且还时常披着一件看上去很理性的外衣。证券市场是由众多市场参与者组成的,只要进入市场,难免会受到行情波动、专家言论、媒体报道、同行交流等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然后情不自禁地选边站队贴标签,不知不觉就成为其中一员。身处群体之中,个人的判断力会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去换取让人倍觉安全的归属感。在这种氛围里,追求和相信的有时候不再是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偏执以及狂热,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洪流淹没。简言之,市场的群体共振,通常只会放大情感的作用,并加剧理智的淹没。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也提到“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在被移动终端绑定的时代,传播方式花样百出,“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在成为群体一员之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快速消解。众所周知的电话诈骗,通常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机制,所不同的是,在证券市场上人们是主动去寻找并接受。勒庞认为这一过程具体表现为:“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换言之,你以为的其实未必真是你以为的。与卡尼曼合著《噪声》的牛津大学教授奥利维耶·西博尼在其新作《偏差》中以决策陷阱为题,专门解读了这种现象,他认为,群体迷思对群体是有害的,因为这导致有用的私人信息无法被公开,而群体还会放大多数意见,导致群体极化。此外,群体之间会因为社会压力等因素走向同质化,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群体迷思。也就是说,很多人刚进入市场时,实际上就相当于登上了一列身不由己的火车,尽管你可以自由走动,但终点已经不由自己控制。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巴菲特终其一生都远离华尔街,客观上最大程度避免被市场情绪所裹胁;而我们试图在各种投资交流群、股吧论坛、视频直播中淘取真经指导投资时,很大程度上则是把自己置于噪声之中。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将死在哪里,那么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心理学家已经帮我们找到错误的根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归避可能的错误:一、不要轻易地成为集体的一份子,因为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既然选择了投资之路,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就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要求。二、在独自面对市场的时候,勒庞认为,要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这里并不是说要消除情感,因为这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在情感的表象下,用理性的思维在底层做支撑,当然这并不容易,甚至可能需要强化训练才能做到。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