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何时止跌?

爱分享的 2022-12-14 19:01

11月以来,债市便笼罩在调整的阴霾之中。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疫情放松、地产放松的政策托底下,宏观经济正往好的方向发展,对应债券的边际胜率正在有所弱化。

 

回顾上周,债券市场仍表现低迷,1、5、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3bp、6bp、2bp至2.29%、2.73% 、2.89%。(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2.12.5-2022.12.9)

 

目前债市走势尚不明朗,究竟何时止跌?未来是否还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债券的投资性价比犹在


一直以来,债券资产都以收益相对稳健、回撤波动低的特点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但近期债市出现的调整,却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


事实上,过去十年中证全债指数也出现过几次明显的下跌行情,但将其与上证指数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两点不同。其一,债市的调整幅度远低于股市。过去十年中证全债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1.87%,而同期上证指数的年化波动率则高达20.12%。其二,债市的行情修复速度更快。与股市变幻莫测的行情走势不同,债券市场通常表现出“熊短牛长”的特点,尽管短期的确存在急速下跌的可能性,但整体走势较为平稳,通过耐心持有大概率可迎来修复行情。


因此债券资产的投资性价比犹在,仍然可以作为投资组合的压舱石,起到平缓波动的效果。

过去十年中证全债指数VS上证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2.12.10-2022.12.9,相关指数历史业绩不代表相关类型基金未来业绩表现。


另一方面,从回撤幅度来看,11月中证全债指数月度跌幅为-0.88%,已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经过此次调整,之前积累的风险得到有效释放,这反而造就了合适的进场时点。

过去十年中证全债指数月度跌幅TOP10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2年12月-2022年11月,相关指数历史业绩不代表相关类型基金未来业绩表现。



如何看待后续债市表现?


就目前的绝对收益率来看,虽然今年央行降息20bp,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超出年初水平、明显高于MLF利率,核心可能因市场对未来复苏预期较强。从历史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明显向上突破MLF利率的时期,往往伴随着经济数据好转、货币政策收紧,例如2016年2月、2020年3月。而目前的基本面仍然疲软,暂不支持债券转熊。未来将重点关注目前债券市场交易的复苏预期的兑现程度,如果后续经济数据没有明显改善,预计预期因素继续推动收益率上行的空间相对有限,且货币政策不排除有进一步宽松的行动。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债市调整以后大方向不悲观,债券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目前债券市场整体低迷,资本利得收益为负向贡献,反映到净值表现会出现下跌,但债券资产随着持有期限的拉长,债券最终持有到期的过程中,资本利得的影响会逐渐减小,票息收益的确定性会逐渐提高


债市究竟何时止跌,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精准的答案,但通过参考过往的历史数据和分析近期的债市走势,我们认为未来继续大幅调整的空间相对有限。“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始终相信均值回归的市场规律,也希望各位投资者能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此次调整,给予市场多一份信心与坚持。从中长期维度看,债券资产依然具备投资价值,耐心等待终将有所收获


·风险提示

基金/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关于债券市场的论述仅为本公司对当下证券市场与相关行业的研究观点,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后续可能随着市场发生调整或变化。本内容仅用于投资者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机构和个人投资的建议或意见,不代表本公司管理基金当下或未来的持仓,也不必然作为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不构成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承诺或保证。本文数据来自Wind与公开资料整理,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此类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人购买基金前,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投资人应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审慎参与基金/股市投资。


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