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基金赵浩然:看好医药行情持续性,明年重点布局科技创新等新方向

2022-12-14 19:00

金信价值精选基金经理 赵浩然

做过研发、下过车间、担任过医药首席研究员。具备“实业+金融”的复合背景,经历了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工业生产等医药产品制造的关键环节,能够更为清晰的理解产业趋势和标的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发挥“行业-公司”的专业优势,深度挖掘潜力品种。


1.医药行情,能否延续?






近日医药板块板块频频上演涨停潮,9月底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已累计涨超20%,在所有行业中位排名第一。医药板块迎来强势反弹,主要是基于什么原因?医药行情能持续吗?


近期医药板块的强势反弹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悲观预期修复:集采增加了市场投资者对于医药产品降价的担忧,9月份以来无论是脊柱集采结果、江西生化集采方案、还是福建电生理集采结果,降价幅度较为温和,降低了市场的担忧;

二、估值位于底部: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30日生物医药(申万)整体估值水平仅为30倍(TTM,整体法),对比过去10年当时板块整体的估值水平都是位于行业底部区间,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

三、增长预期明确:未来国内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重预期明确、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带动医疗保健支出增加预期明确、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投入比重提升预期明确,将能够推动医药产业持续稳健增长;

站在当前时间点,医药板块期间虽然受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带来一波市场炒作,部分标的有了较大的涨幅,但我个人认为,推动本轮医药板块强势反弹的核心驱动力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看好医药行情的持续性。

2.医药行业细分赛道






医药赛道拥有较多的细分行业,从投资属性来看,有偏科技属性、偏消费属性等等,请您介绍一下各细分行业的属性以及在投资上的不同之处。


行业的科技属性主要受益于创新本身所创造的需求,最典型的表现为,疾病谱的变化会让科学们孜孜不倦的寻求新技术、新疗法,目前创新药浪潮逐步由小分子药物向大分子生物药、分子层面的靶向疗法迈进,企业需要研发支撑产品迭代。

医药的消费属性重点体现在to C特征,伴随消费能力提升,人民对健康的消费需求前置到治未病,进而从身体健康要求向精神愉悦延伸,具有超长周期的确定性。

前者我们更为关心临床需求变化(如疾病谱等)、科技进步,同类临床进展及数据、以及企业的临床进展和数据情况等,这个阶段更多是0-1阶段;

后者更看重企业的市场推广情况,如品牌影响力、营销策略、竞争优势等。

3.为何创新药获批数量下滑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43款新药,其中本土新药24款,无论是整体数量还是本土新药,获批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显著下滑。2022年即将结束,创新药获批却不增反降,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新药的研发具有较长的周期性,一般常用“十年十亿”来形容,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获批的产品可能是5年前甚至更早进入临床阶段的品种,当年新药获批数量高低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整体上鼓励新药创新的产业方向是没有变化;

此前国内创新药企业多以仿创为主,存在靶点扎堆、同质化问题严重、企业为了融资堆积管线的现象,这样的创新无疑将会增加数量,但不能提升质量。

2021年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导向,对新药研发提出更高的标准,可以预见的是为了我国创新药的质量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4.IPO何时恢复正常状态






有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初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完成IPO发行的数量为23家,较往年同期的59家折半不止。当前全球市场都趋向低风险,中国的创新药产业会受到周期的阻碍吗?IPO何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按年度统计来看,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医药生物(申万)板块IPO企业数量(含北证)17家,20年为48家,21年62家,22年44家(截止到11月28日),但从数量上来看21年是医药生物板块企业上市的小高峰,其中62家上市企业中37家为科创板,远高于21年的29家和22年的22家。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部分医药研发企业提供了上市的渠道,同时也缩短了一级市场投资周期,鉴于此,有一段时间医药行业早期投融资数据很好,大大的加快了创新药企业的发展和上市的步伐。一方面前面提到政策对创新药研发的标准提升,将会增加后续产品上市的难度,另一方面部分药品种上市后,面临医保谈判降价,商业化不及预期。无论是投资端还是企业端对待创新变得更为理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及IPO的进程。

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经历过行业泡沫后,优秀的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这部分企业将会是下一波行业IPO的主力。


5.医药港股展望






2022年至今,港交所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仅两家,表现比A股更差。而医药股又是港股尤为超跌的板块之一,在行业预期回暖之际,您认为港股医药股会有怎样的表现?


港交所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尤其是以18A标准上市的企业,多数为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该类公司往往受到事件或者市场的影响更为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8日,香港生物科技指数(887177)今年以来下跌47.46%,市场悲观情绪无疑将会传到给IPO定价端,这也是造成很多企业放缓上市步伐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若市场预期回暖,叠加研发进展推进,港股很多18A的生物制药企业将会具备很好的弹性。

6.原料药板块分析






今年前三季度,受环境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原料药上市企业整体业绩低迷,普遍增收不增利。随着原材料价格触顶回落,未来原料药企业业绩有望恢复增势吗?当前原料药板块是否已处于周期底部?


国内原料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企业也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再往两端CDMO和制剂业务延伸,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原料药行业大提升可以分为大宗原料药(如维生素A、维生素E、抗生素等),这一类企业受国内养殖需求变化、及海外竞争对手生产情况等因素影响较大;特色原料药(如沙坦类、他汀类、普利类等),这一类企业则受订单、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

但整体上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大宗原材料的上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下游原料药企业的盈利,伴随原材料价格触顶回落,企业盈利有望得到明显的缓解。

我个人认为,原料药板块已经处于周期底部,尤其是缺乏新冠订单的企业,在盈利能力恢复、新业务贡献提升等因素的推动下,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增量空间。

7.医药行业未来前景如何?






目前来看,医药行业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未来前景如何?投资者该如何进行医药行业的投资决策?


整体上来看,经历过近期的上涨后,虽然市场对医药板块悲观预期有所修复,行业估值也较9月底有所提升,但是依旧位于历史底部区间,存在较好的战略配备价值。

医药行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刚需、必选特征明显,受经济周期扰动较小,同时兼具科技属性、消费属性,具备产生科技牛、消费牛的基础。

医药行业细分领域较多,且不同领域存在弱相关或者负相关性,造成行业存在一定的研究壁垒,简单来看,我个人认为政策、需求是医药行业影响最为明显的两个变量,投资者更多需要首先找到受益政策方向、未来需求持续增加的细分领域,然后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标的。

此外还有一个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比较省心的方式,就是选择投资基金,因为医药板块一直是机构配置的重要方向,因此多数机构都做了专业的人员配置,在政策、行业、企业的研究上,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相对个人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普通投资者只需要对不同风格的基金进行筛选,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就好了。

8.明年医药板块投资机会展望






展望医药板块明年的投资机会。


今年医药板块一直处于痛苦的去泡沫化过程,直到9月底才在医疗贴息贷款、集采预期缓和等因素的影响下,才有相对较好的表现,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30日,医药生物(申万)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8.23%,在全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19位,经历了过前期的估值压缩后,医药板块整体已经具备明显的性价比;

同时choice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医药板块合计累计营业收入1.82万亿,实现归母净利润1963亿,分别同比增长9.53%、11.59%,拉长三年来看,医药行业是少有能在疫情期间业绩实现持续的细分领域之一;

展望2023年,我个人认为,医药板块最悲观的时间已经过去,长期来看,行业将会更为聚焦临床需求变化(人口因素、临床疾病谱等),重点布局科技创新、制造升级、消费升级等方向,短期依旧要重视防控政策变化带来市场需求改变。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的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定投也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基金详情及风险收益特征详阅法律文件及相关公告。

金信价值精选(产品风险等级为R3,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为C3、C4、C5的投资者)成立于2017年9月1日,杨超自2021年5月11日起管理金信价值精选,周谧自2020年12月11日到2022年1月5日管理金信价值精选,吴清宇自2018年12月28日到2020年12月16日管理金信价值精选,刘榕俊自2017年9月1日到2018年12月28日管理金信价值精选。金信价值精选A,金信价值精选C成立以来(2017.9.1-2022.9.30)收益率分别为17.17%、18.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22%。(收益率数据托管行已复核)金信价值精选A份额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上半年、2022Q3的业绩分别为-8.75%、-43.38%、50.22%、54.44%、20.00%、-16.93%、-1.95%,金信价值精选C份额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上半年、2022Q3业绩分别为-8.78%、-43.09%、51.09%、54.28%、19.88%、-16.98%、-1.9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71%、-8.59%、20.37%、15.20%、0.30%、-3.56%、-7.13%。数据来源:金信价值精选定期报告;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50%。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