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轮动加剧的市场,边际的变化似乎更高频也更细碎。有时跳出高频变化的数据,以半年为维度来琢磨,反而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结论。
比如,弱市中的ETF净申购。
参考兴业证券报告中的数据统计:ETF在今年1月市场系统性修复时转为净赎回。而随着2月开始市场分化加剧、指数表现承压,资金逆势申购ETF的意愿持续提升。3-6月单月ETF净申购份额维持在400-800亿份的较高水平。
中信证券报告中的这段解释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上述“逆行”。过去主动产品通过强化行业标签来吸引零售客户申购,但随着行业ETF的崛起,被动产品凭借更加极致的行业持仓和更低的费率成为零售客户参与主题性行情时更加顺手的交易工具。行业ETF持仓鲜明且极致,自身的“工具性”特点非常切合当前的流量销售模式,因此更容易进入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的推荐列表里。
又如,信息定价有效性明显提升,机构通过信息流领先获得超额回报的难度加大——这是中信证券策略报告的一个结论,相信不少投资者也深有同感。
结合报告的统计来看,过去3年上市公司调研总次数出现激增,但过去3年基金公司的相对优势并未扩大,基金公司在调研机构中的次数占比在2020-2023年(截至5月)却保持稳定,分别为36%、35%、35%和35%,这说明非基金类机构也在同步加大调研力度引发了“内卷”。
某种程度上,这说明信息获取维度的相对优势并没有随着主观多头的努力调研而扩大,甚至上市公司被重复调研的情况日趋严重,信息本身的定价属性被挖掘得更充分。
除此之外,体感最差的时间可能已经过去。
一方面,有来自经济数据的反馈。兴业证券的报告中提到,6月制造业PMI录得49.0%,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持平彭博一致预期中值,高于Wind一致预期。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出现回升,指向供需均有所改善。国内经济体感最差的时间已在逐渐过去。
资金面也有积极信号。参考东吴证券报告的数据,6月中旬以后,随着国内政策预期的逐步好转,北向资金净流入大幅增加,已经到了过去几年的反转区域。
除此之外,情绪面也可以找到一些表征。中信建投的策略团队在报告中提到,6月反映投资者短期赚钱效应的股债收益差指标延续了5月末的回升趋势,最终回升至零轴附近,且略高于零轴,前期市场大跌带来的亏钱心态有了明显好转。
当然,就算是“体感最差”的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也不等于市场会直接进入上涨通道。但一如昨天我们推文中提到的,当下的“积极点,去投资”(请戳这里),应该是个不错的决定。
参考报告
《拐点或现,兵马以待》东吴证券,2023年7月
《A股构筑“W型底”,市场情绪逐步回暖》中信建投,2023年7月
《这是一波beta行情》,兴业证券,2023年7月
《A股投资者行为专题:市场生态演变和主观多头应对》,中信证券,2023年7月
《10类资金:上半年回顾及近期变化?》兴业证券,2023年7月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2023-07-12 14: 51
2023-07-12 14: 49
2023-07-11 18: 21
2023-07-11 18: 19
2023-07-11 18: 17
2023-07-11 16: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