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拉斯·特维德(Lars Tvede)的名作《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时,我还是证券行业的新人。作为一名理工科的毕业生,我对经济、周期等经济学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字面意思浅显易懂,陌生则是因为又完全说不出所以然来。
打开这本书,我立刻就被其生动描述的历史故事所吸引,有别于传统教科书枯燥而又乏味的灌输,本书更像是一部文笔细腻而又栩栩如生的长篇文献综述,展现了一个个真实发生的历史案例及其引起的经济学家们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读者们以上帝视角审视了他们逻辑严密的推理与演绎,这些在现代看来略显“稚嫩”的理论,最终奠定了不同的学说与流派形成的基础。
阅读本书,仿佛驾驶着经济的“时光机”穿梭于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亲历那一件件惊心动魄的金融事件,在波澜起伏中,我们逐渐拨开了历史的迷雾,赫然发现那推动力的源泉竟是——“周期”。
万事万物皆有周期
好资产变成坏资产,坏资产又变成好资产,背后反映的就是周期循环。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这本书列举论述了近代多次较大的金融危机与资产价格泡沫: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花球泡沫,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股价泡沫(牛顿因此几乎倾家荡产),1773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股价泡沫,1836年英国的羊毛危机,1882年法国的银行危机,1974年全球的石油危机,1990年日本的地产、股市泡沫(“失去的三十年”),2000年全球的互联网科技泡沫(亚马逊等科技公司股价下跌超过90%),等等。
在一个完整的周期内,必然会有起起落落和重复循环。在历次危机的起落和演进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几百年来,人类在特定时期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追求是多么的疯狂。事后复盘,当初那些关于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假设又是多么的滑稽,逻辑是多么的经不起推敲,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狂热的泡沫不仅真实发生过,而且还不止一次。因此,作为投资者的我们,不禁要问:倘若自己置身其中,能否真的“逃得开”?
考虑到记忆效应的存在,许多资产还存在一个更为普遍的共同点,也就是人们对于上次发生过泡沫的任何资产,在下次的投资中都不太可能再次选择,以免重蹈覆辙,这就导致了一个系统性的泡沫循环。举例来说,1980年贵金属/钻石出现了泡沫,而后在1990年出现了收藏品泡沫,到2000年则是股票市场出现泡沫。在这几条简单规则的支配下,经济蒸汽机持续地运转着,把不同的资产推高又拉下,永不停息。
看似每一次区别独立,实则都是周而复始,对于经济变化规律的研究也由此开始。法国人克莱门特·朱格拉率先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经济组织内在不稳定性、周期性重复发作的体现,并提出了经济具备“上升—爆发—清算”等不同阶段,通过对长周期数据的观察和分析,他发现了“9~10年”维度的规律,也即后世所流行的“朱格拉周期”。
之后,我们又有了“基钦周期”(4~5年的库存周期)、“库兹涅茨周期”(20年的地产周期)、“康波周期”(所谓50~60年的财富周期),等等。这一切周期都完整地包含了美国经济学家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所作的定义,即“扩张—衰退—收缩—复苏”。而这背后的本质正如朱格拉所说:“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
换言之,在经济繁荣的年代,就已经为后续的萧条埋下了伏笔;而经济萧条的时节,又在悄然孕育着繁荣。正如中国古语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经济危机,并不是一些简单的、相互独立的事件,而是周期性重复发作的体现。经济运行具有自我脱轨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自我复轨的能力。
地产周期对财富效应带来影响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一书中明确指出:地产是经济周期之母。首先对房地产进行详细研究的是美国人霍伊特,他在1932年系统性地研究了103年以来美国芝加哥地区的房地产交易统计数据,以及周围相关的所有商业、政治与人口统计事件,并基于此总结出了20个不同的阶段,然后发现这些戏剧性的周期事件按先后顺序不自觉地重复了5~6次,由此揭示出了房地产行业的运行规律。而且他更进一步指出,房地产周期的高峰,与股票及商品市场的高峰并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但是每一次房地产的危机可能会对整体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书通过引用费雪、凯恩斯、奥利地学派等多位经济学家的理念,详细阐述了地产周期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初始刺激发生后,企业会以“蜂聚”的方式行动,这可能会引发过度投资或者阻塞经济扩张,以及导致资本分配不当与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的不当投资;在“金融加速器”理论中,房地产作为抵押物,会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房地产价格上涨可以吸引新的投机者,而房地产价格下跌的结果则会很残酷,可能会导致债务紧缩、过度的现金偏好、流动性陷阱等问题。
在地产周期带来的诸多影响中,最重要的是对财富效应的影响。凯斯、奎格利和席勒在2001年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表明:他们确实发现了房地产市场的财富变化对于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有很强的证据支持这一点。
回顾历史,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经济活力得到了释放,在生产要素极其充沛的前提下,又叠加了生产资料的大幅扩张。尤其在加入WTO之后,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大量人口开始涌入城市,房地产价格应声而涨。直到全国销售面积接近18亿平米(增量),人均住宅面积超过40平米(存量),城市化率超过65%(曲线斜率逐渐趋缓)之后,钟摆开始徐徐向左回归。
过去二十多年,国内地产整体处于大的上升周期中,量价齐升非常明显,直至2021年,全国性的量价均见顶。因此,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地产销量已达顶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产行业就进入了下降通道。参考美国市场的地产数据可知,成熟的经济体在城镇化率见顶之后,地产依然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站在当前,在国内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催化下,地产的短期触底回升比较明显,预计后续数据将会逐渐验证。
认识周期,读懂周期
经济周期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反映到投资市场中,可以分解为很多大大小小的周期:股市有牛熊周期,投资者有情绪周期,物价变化有通胀周期,企业有盈利周期,制造业有库存周期,各行各业有景气度周期……
虽然周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交织影响,各个周期间的传导效应也可能出现短暂失效或强化,但周期的演进仍有其规律可循。例如,投资市场的周期波动,往往与投资者情绪和群体行为密切相关。
在市场大幅上涨时,投资者往往更容易充满信心,于是大量买入,推动市场进一步上涨,从而将资产价格推到了超出其内在价值的位置。而在市场持续下跌时,投资者被悲观情绪所笼罩,由于担忧继续下跌而集体抛售,从而导致市场继续非理性下跌,直至被严重低估的位置。
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一些短期的、局部性的困难,往往会被上升到长期的、全局性的维度。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上的几次市场低位,虽然每次下跌的原因和程度都有所不同,但以后视镜视角来看,市场在历次回调后都出现了反弹,甚至创下新高。
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思曾在《周期》一书中说过:“我们所在周期的位置发生变化,投资胜率就会变化。如果我们既懂周期又会利用,就可以顺应周期的趋势,把投资做得更好。” 认识周期,读懂周期,理解周期,运用周期,是身在二级市场的每一位投资人都要面对的必修课。
站在当下,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来年市场的表现,但可以从客观的数据中给未来的预期寻找一些支撑。从市场估值来看,上证指数、沪深300等主要指数的市盈率分别处在近十年21.49%和12.88%的相对低位。从股债估值差来看,当前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股息率和10年期国债利率之差处在过去3年均值以上1.55倍标准差附近,显示出当前权益资产可能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市场表现还会受到宏观经济情况、国内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回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市场情绪处于极度恐慌之中。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出了坚定的声音:“在市场恢复信心或经济复苏前,股市会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因此,如果等到知更鸟叫时,你将错过整个春天。”霍华德·马克斯也说:“重大底部往往出现在人人都忘记潮水仍会上涨的时候。”
在投资市场中,历史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每一个春天都会如期而至,每一轮潮落总会迎来潮起。站在当前,多项指标都反映A股估值或正处于相对低位,即便我们无法预测周期回升会在何时到来,但我们可以相信,它终将到来。
(风险提示: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投资经理个人的看法。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2024-01-08 16: 03
2024-01-06 19: 37
2024-01-05 22: 39
2024-01-05 15: 49
2024-01-05 14: 36
2024-01-05 14: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