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瑞银理财笔记第120期 | 房谋杜断:从善谋到能断,提升投资决策质量

2024-07-19 10:14


第120期

欢迎来到理财笔记栏目

我是国投瑞银基金首席理财策略分析师

魏衡

引用传统文化典籍

用讲故事的方式

诠释投资理念


# 提升投资决策质量 #


做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可以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收集信息,形成自己的想法;第二步,整理想法,做出自己的决策;第三步,付诸实践,行动起来。


对于不同事情来说,这三个步骤的难度比重是不同的。如果是打篮球,当对方球员挡在你前方的时候,要在头脑中想出如何摆脱的决策,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带球往侧边快速突破,看到对方球员跟着跑动起来之后,急停后仰跳投,就能稳稳的进球了。难度只在于第三步,不管是带球急停还是后仰跳投,都是我们普通人的体能做不到的动作。


而对于投资来说,第三步行动的难度就很低,不管是投资大师还是投资新手,投资的动作都差不多,拿出手机或打开电脑进行操作,没有任何难度。难度全都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在头脑中如何思考,如何决断。这个思考过程的复杂考验,我们肉眼是看不到,就可能会低估难度。


正因为此,没有任何一个篮球爱好者会认为自己可以比得上顶尖篮球运动员,而总会有投资者认为自己能够比肩甚至超越巴菲特等投资大师。


现在,我们认真审视投资思考过程的两个步骤,对照身边的投资者朋友,我们会发现,投资者在思考过程中,有两种常见的错误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想法很多,决策环节犹豫不决。书上看到说XX策略好,觉得很有道理;网上看到说XX赛道好,深有同感;身边同事说XX基金经理能力很强,大受启发。这也觉得好,那也觉得棒,但真到要做决定的时候,又开始思前顾后,「万一策略失效/赛道基本面恶化/基金经理风格不匹配呢?」最后,花在思考投资上的时间很多,但很多时候都在精神内耗中,在犹豫不决中错过一次次机会。


第二种倾向是决策雷厉风行,但缺少辩证思考,容易走偏。今天听人说XX基金好,二话不说马上申购;明天看帖子说XX风格不适合当前市场,当机立断就割肉;后天有专家说网格式交易效果显著,毫不犹豫随手选了一只基金就开始建立网格交易计划。最后,花在频繁买卖交易上的申赎手续费不少,但买的时候缺少深度思考,持有的时候也就缺乏信心,和很多投资机会失之交臂。


那么,在投资思考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才能提升投资决策的质量呢?这一次,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房谋杜断的决策体系来探索启发。


房谋杜断,房是房玄龄,杜是杜如晦,这两位是唐朝名相,为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


「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唐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议事,房玄龄总是说:“一定要杜如晦决定。”等到杜如晦来了,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计策,这是因为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对于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而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房谋杜断”。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时人论及贤德宰相,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


唐太宗能够有两位能力互补的名相,一位善谋,一位能断,既有开阔的思路,又有综合权衡后的理性决策,所以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要是放在现在,房谋杜断应该也能带来优秀的投资业绩。


我们当然没法和唐太宗比,很难在身边碰巧找到有两位这样的良师益友。不过,如果我们把前面讲的决策思考的流程套进去,就会意识到,房玄龄代表的是第一步,广泛的形成想法;杜如晦代表的是第二步,评价不同想法的利弊,做出决断。我们没法得到房杜两人,但我们可以借鉴房谋杜断的决策体系智慧。


这里面的关键要点就是,把谋和断两个阶段分开,谋的时候不要过多考虑利弊和可行性,就是充分的收集信息,进行头脑风暴,有了想法就可以记录下来,不用在意是否靠谱;而断的阶段,要客观的权衡利弊,不需要追求尽善尽美,只需要从谋的阶段产生的想法中找出性价比更高的决策。


事实上,如果你熟悉头脑风暴讨论的话,会马上意识到,这就是头脑风暴的基本准则,在产生灵感想法的时候,讨论者不做对错评判,就是不断的拓展思维,形成尽可能多的想法。一个事后看质量不高的想法,却可能会成为激发更多高质量思路的引子。


这样讲,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抽象,接下来,我们不妨代入到常见的投资决策场景中,感受普通的决策思考过程和引入了房谋杜断启发的过程,到底有何不同。


比如说,一位投资者听朋友提到,红利策略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向。通常情况下,他会先去看看红利策略的过往投资业绩,他以红利为关键词,搜索了几只红利策略基金,发现历史业绩确实挺不错。他觉得,红利策略确实不错,于是他打开APP准备下单,这个时候他就开始犹豫了,「这么多只红利策略基金,到底该选哪只呢?」,紧接着,他会进一步怀疑,「以前我买XX赛道的时候,也是买的时候历史业绩挺好,买了之后这个赛道走势就一直不行,这次会不会也这样呢?」想到这里,他退出了APP,但又开始纠结,「可是,万一以后红利策略就是会一路高歌猛进呢,我朋友挺专业的,人家专门给我推荐,总不可能害我嘛。常言道,听人劝吃饱饭,我要不还是买点?……」


你看,为什么这个决策流程充满了纠结,因为从一开始就引入了对投资盈亏的想象,而想象中的盈利和亏损,会激发贪婪和恐惧的情绪,情绪交织在一起,就很难做出理性思考了。


如果借鉴房谋杜断的流程,这位投资者在听到红利策略这个投资方向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列出自己需要了解哪些必要的信息,这里面就包括,「什么是红利策略」、「在过往市场中,红利策略经历过什么样的周期」、「红利策略投资中常见的误区是什么」、「什么样的策略和红利策略可能形成互补」,「如果要投资红利策略,有哪些合理的建仓方式」,「如果要投资,止盈和止损策略是什么」……在这个阶段,投资者不应该考虑未来可能的盈亏,而是专注于收集更多的信息,给出尽可能多的思路。因为不涉及盈亏考量,单纯是处于对投资知识的好奇,学习可以更深入,思考也可以更理性。


直到第一步完成,已经列出了足够丰富的思路之后,投资者进入到第二步,这个时候才需要把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纳入考量,才需要对当前市场趋势进行梳理,基于前面的思路,整理出悲观、中性和乐观假设,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承受悲观假设下的亏损,看看中性和乐观假设下的风险和收益预期是否匹配自己的需求。


你看,一旦把谋和断两个阶段明确的分离开来,我们的决策流程自然就更合理,而决策质量无疑也会相应提高。


这个窍门也隐藏在房谋杜断的故事里,「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注意,唐太宗有事要商量,是先找房玄龄单独商量,而不是直接把房杜两位一起召来,是先让房玄龄自己独立思考,噼里啪啦给出了一堆建议,直到要做决断了,才去请来杜如晦,由杜如晦听取建议,权衡比例,从而做出决断。这里的关键要点就是,明确区分先后,分隔两个阶段。


对于投资者也是一样,可以明确分隔流程,比如要做投资决策的时候,第一天只收集信息,整理学习思考的提纲,绝对不允许自己做决定,到第二天才开始权衡利弊,这样睡了一觉起来,状态不一样,思路有变化,做出的决策质量就更高了。


要践行房谋杜断的思考流程,我们还要做到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优缺点,主动查漏补缺,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之处。


唐太宗一开始重用的是善谋多计的房玄龄,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杜如晦的价值。后来,房玄龄力荐道,「“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


你看,房玄龄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得很清楚,知道自己善谋,但是在决断力上还是有所欠缺,所以主动寻求和杜如晦组成搭档,两者各出其长,互补共进,最终共同成就。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唐太宗一开始重用的是杜如晦,他也会力荐房玄龄,让房玄龄来帮助自己拓展思路。


在一开始我们提到,投资中有两种常见的错误倾向,一种是想法很多,决策环节犹豫不决,另一种是决策雷厉风行,但缺少辩证思考,容易走偏。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定期复盘自己的决策流程,判断自己在决策环节中,哪个环节是弱项,从而有意识的加强弱项的锻炼,并且在弱项环节停留更长时间,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讲到这里,房谋杜断带给我们的决策思考启发就讲清楚了。最后,我们不妨以巴菲特在1999年股东信中的一句话,做交叉印证:


巴菲特说,「I insist on a lot of time being spent, almost every day, to just sit and think...I read and think. So I do more reading and thinking, and make less impulse decisions than most people in business. (我坚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就静静的坐着和思考,广泛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歇的阅读和思考,所以我比其他大部分的商业人士做的冲动决策要少得多) 」


你看,第一步是形成广泛的想法的「善谋」,第二步是权衡利弊之后的「能断」,巴菲特的投资思考过程,和房谋杜断,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的理财笔记就到这里

看完这一期

你对「决策流程有没有新的启发呢

不妨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噢~





向上滑动阅览

风险提示函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以上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

尊敬的投资者: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揭示:

1.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

2.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货币市场基金,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3.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商品期货基金,除了需要承担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投资期货合约的风险、逐日盯市风险、合约展期风险、期限结构风险、强制平仓风险等特有风险。

4.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

5.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以定期开放方式运作或者基金合同约定了基金份额最短持有期限,在封闭期或者最短持有期限内,您将面临因不能赎回或卖出基金份额而出现的流动性约束。

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 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 业绩表现的保证。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