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DeepSeek引领科技浪潮,科技投资主线带领人工智能、算力等主题板块一路狂飙,随后港股接力上涨,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热点轮动的背后,不少投资者发现,与科技投资主线并行的,还有另外一条叙事主线——红利资产持续获得资金青睐,表现同样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红利资产行情中,香港银行指数更是表现突出,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统计周期:2025/01/01-2025/5/20。
红利资产中的佼佼者
我们此前《红利策略指数投》系列栏目中的一篇文章《红利策略指数投|想要纯正红利、极致高股息?这个行业别错过》提到过,放眼全市场,当前红利指数投资选择众多,除了狭义上名称带有“红利”的策略指数外,细分到具体行业板块,其实也有极具代表性的红利资产。
银行板块,就是一类极致的红利风格代表。
香港银行指数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其突出的高股息特性。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0日,香港银行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高达8.74%,即便考虑股息红利税影响,其性价比仍然远高于其他红利资产。作为对比,A股中证银行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为6.94%。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统计周期:2025/01/01-2025/5/20。指数行情不代表未来走势,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全社会预期回报率下行的大背景下,红利策略的有效性日益凸显。从长周期来看,A股ROE走势基本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一致,除了个别流动性极为宽松的阶段外,大部分时间ROE走势与估值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当下的市场环境意味着,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通过资本利得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而确定性的股息收入重要性则不断提升。这一点在2024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中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政策利好影响持续释放
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推出,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同时存款利率也将进一步下调,此外货币政策报告还提出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进一步为利率下行铺平道路。近期宽货币政策超预期落地,叠加今年第二季度财政进一步发力,有望推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
从市场增量资金来看,保险资金对香港银行指数的配置偏好明显增强。由于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且居民风险偏好下降,2023年以来保费收入实现了不错增长,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增量来源。由于香港银行稳定的高分红特性,长期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
在鹏华香港银行LOF基金经理张羽翔看来,多重政策影响下,保险资金对银行股的边际定价权明显增强。首先,I9会计规范执行,拉开了2023年以来险资增配银行股的序幕;其次,政策层面积极引导险资入市,通过上调权益资产配置上限、适度下调权益风险因子等多维度举措,缓解了险资入市的阻碍;最后,在动态调整机制下,2025年第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推动险资股息率容忍度上行。
他预测,根据动态调整机制,结合4月以来国债收益率表现以及降息落地情况,2025年第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25-50BP的可能性较大。随着预定利率的下降,保险机构对股息率的要求也会随之降低,配置香港银行股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此外,近期公募基金迎来重磅改革,强调建立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过去几年,银行板块一直处于低配状态,从最新披露的公募季报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对银行板块依然存在较大的低配行为。在资产再平衡的背景下,香港银行指数有望受益于低配往标配切换带来的资金增量。
红利:资产配置里的重要一环
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利率处于下行趋势,高股息类资产的配置价值依然突出。从基本面角度看,随着手工补息落实、存款利率下调、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存量地产优化政策落地等利好因素的推动,银行资产质量也将逐步改善,有望带动板块估值修复。
在盈利改善、高股息、低估值多重因素叠加的背景下,香港银行指数作为典型的红利资产代表,中长期仍具有显著的配置价值。无论市场热点如何轮动,红利策略始终是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而香港银行指数则是这一红利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敬的投资者:
2025-05-26 20: 00
2025-05-26 18: 16
2025-06-04 17: 14
2025-05-14 18: 24
2025-05-15 18: 18
2025-05-20 2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