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策略指数投|任尔东西南北风,红利资产始终是配置重要一环

2025-05-26 20:00

2025年以来,DeepSeek引领科技浪潮,科技投资主线带领人工智能、算力等主题板块一路狂飙,随后港股接力上涨,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热点轮动的背后,不少投资者发现,与科技投资主线并行的,还有另外一条叙事主线——红利资产持续获得资金青睐,表现同样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红利资产行情中,香港银行指数更是表现突出,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统计周期:2025/01/01-2025/5/20。


红利资产中的佼佼者

我们此前《红利策略指数投》系列栏目中的一篇文章《红利策略指数投|想要纯正红利、极致高股息?这个行业别错过》提到过,放眼全市场,当前红利指数投资选择众多,除了狭义上名称带有“红利”的策略指数外,细分到具体行业板块,其实也有极具代表性的红利资产。


银行板块,就是一类极致的红利风格代表。


香港银行指数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其突出的高股息特性。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0日,香港银行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高达8.74%,即便考虑股息红利税影响,其性价比仍然远高于其他红利资产。作为对比,A股中证银行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为6.94%。

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统计周期:2025/01/01-2025/5/20。指数行情不代表未来走势,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全社会预期回报率下行的大背景下,红利策略的有效性日益凸显。从长周期来看,A股ROE走势基本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一致,除了个别流动性极为宽松的阶段外,大部分时间ROE走势与估值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当下的市场环境意味着,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通过资本利得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而确定性的股息收入重要性则不断提升。这一点在2024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中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政策利好影响持续释放

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推出,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同时存款利率也将进一步下调,此外货币政策报告还提出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进一步为利率下行铺平道路。近期宽货币政策超预期落地,叠加今年第二季度财政进一步发力,有望推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


从市场增量资金来看,保险资金对香港银行指数的配置偏好明显增强。由于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且居民风险偏好下降,2023年以来保费收入实现了不错增长,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增量来源。由于香港银行稳定的高分红特性,长期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


在鹏华香港银行LOF基金经理张羽翔看来,多重政策影响下,保险资金对银行股的边际定价权明显增强。首先,I9会计规范执行,拉开了2023年以来险资增配银行股的序幕;其次,政策层面积极引导险资入市,通过上调权益资产配置上限、适度下调权益风险因子等多维度举措,缓解了险资入市的阻碍;最后,在动态调整机制下,2025年第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推动险资股息率容忍度上行。


他预测,根据动态调整机制,结合4月以来国债收益率表现以及降息落地情况,2025年第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25-50BP的可能性较大。随着预定利率的下降,保险机构对股息率的要求也会随之降低,配置香港银行股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此外,近期公募基金迎来重磅改革,强调建立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过去几年,银行板块一直处于低配状态,从最新披露的公募季报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对银行板块依然存在较大的低配行为。在资产再平衡的背景下,香港银行指数有望受益于低配往标配切换带来的资金增量。


红利:资产配置里的重要一环

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利率处于下行趋势,高股息类资产的配置价值依然突出。从基本面角度看,随着手工补息落实、存款利率下调、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存量地产优化政策落地等利好因素的推动,银行资产质量也将逐步改善,有望带动板块估值修复。


在盈利改善、高股息、低估值多重因素叠加的背景下,香港银行指数作为典型的红利资产代表,中长期仍具有显著的配置价值。无论市场热点如何轮动,红利策略始终是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而香港银行指数则是这一红利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传推介材料风险揭示书如下,请滑动了

尊敬的投资者: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投研人员个人观点,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不代表组合持仓。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募集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价值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体情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募集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价值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体情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