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吴兴武:13年深耕医药领域的进化之旅

方丽 王佳霖 2022-08-01 08:28

自2009年做研究员算起,广发基金吴兴武已深耕医药领域已有13年,这位化学专业“科班”出身的医药基金经理,用业绩证明其实力,自2018年开始管理广发医疗保健以来获得27.24%的年化回报,表现在同类基金中居前。

“火了两三年”的黄金赛道——医药板块近两年表现起伏,尤其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上演了下挫、走跌、逐步回温的格局。在这一波风雨之中,吴兴武坦言进化了自己的投资思路,从此前更侧重从“护城河”角度考察企业穿越周期能力,逐渐演变成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行业景气度周期、政策因素等对企业发展影响,投资框架上更为“厚重、多元”。

谈及未来趋势,耕耘多年的吴兴武表示,现阶段医药行业的反弹行情可能不会一蹴而就,但目前这一板块仍处于相对底部区域,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尤其关注CDMO、CXO药品服务外包、医疗服务等,但对医疗器械和创新药则保持观望态度。

吴兴武.jpeg

做研究型投资人

吴兴武是一位典型的科班出身的医药基金经理,非常愿意做前沿和创新领域研究,是位研究型医药投资人。

从吴兴武履历来看,他本科专业为化学,毕业时正逢中国药品研发外包、生产外包行业的起步阶段,到了研究生阶段则主攻生物学。化学专业的背景能帮助吴兴武理解医药公司的护城河到底有多深,生物学的背景则能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药物作用机理、药物研发过程以及创新药研发中的技术路线和科学原理。

在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吴兴武进入公募基金行业,专注医药行业研究,曾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医药行业研究员;2010年加入广发基金,曾任医药行业研究员,2015年2月起任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医药主题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吴兴武管理规模超过170亿。“作为基金经理,就是要用优秀的业绩回馈投资者,医药主题基金经理也是如此,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来寻找每一个阿尔法。”他表示。

吴兴武介绍,他近两三年的很多精力放在了医药研究上,进行了非常多专业知识的学习,如参加医学界、工业界会议,“自掏腰包”参加医药医疗产业的创新药学习班等。

在不断学习积累之中,吴兴武不断增强着自身对创新药的一手研究能力。“分子到底是怎么设计的、临床是怎么做的,我都会仔细看。”

吴兴武此前也强调做比较纯粹的长期投资,会更多关注不变或者说是可持续的东西,“我相信长期积淀的东西是可持续的,是有生命力的,会关注更多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发生变化,这背后都依赖扎实深度的研究”。

医药投资的进化

吴兴武在2015年牛市阶段正式担任基金经理,他坦言自己投资思路上经历了三大阶段:牛市泡沫以及破灭、寻找业绩爆发“黑马”,以及回归“护城河”选股。

在2015年2月,吴兴武开始正式担纲基金经理一职,他直言,在2015年2月到6月正是狂飙突进的牛市,自己是“一半清醒一半醉”,也曾随波逐流布局一些热门公司。但随着股灾到来,泡沫破裂,他逐渐寻找估值和业绩增长相匹配的公司,进入了投资的第二阶段:偏爱寻找业绩能爆发的“黑马”。期间他选择市场关注度较低的公司进行集中性研究。

“自下而上黑马选股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也容易掉进坑里。”吴兴武表示,没有在一个行业内长期积累,总会忽略一些盲点而不自知。因此,他逐渐进入投资第三阶段:寻找护城河较深、赛道较长的公司做投资,并将这个投资方式沿用到现在。

不过,吴兴武的投资之路在不断精进。他表示,此前特别强调自下而上选股,现在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去选择。他进一步解释道,他会自上而下考量行业景气度、政策导向等,去确定不同板块或行业配置方向;也会自下而上选择核心竞争力强的公司。

为什么会重视行业景气度?吴兴武解释,有些企业需要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周期来使企业由小企业变成中型企业,公司内在的东西更加完善,以后就能经历更长周期的发展。此外,医药政策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也较大,“公司再强大,对政策的抵抗力还是相对偏弱,个体命运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

因此,吴兴武强调需要全面审视政策对公司经营环境和发展前景可能带来的影响。他认为,企业的发展和产业政策、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在政策的引导下,行业景气度对公司股票阶段性有一些影响,甚至可能带来偏长期的影响。过去,他相信优质企业可以借核心竞争力穿越行业周期,但现在则更尊重行业周期、行业景气度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吴兴武认为,投资还是要回归到股票收益的本源,即来自公司本身创造现金流的长期能力。在此基础上,他在选股上对企业估值容忍度较高。好公司和好价格相比,他更在意好公司。

“当波动和收益不可兼得的时候,至少要把握住一端;而波动难以把握,因此对收益更重视,只要有耐心,早晚会兑现。”吴兴武表示,希望在控制回撤的同时提升收益,如果不能兼顾,则更在意长期收益。

医药仍处于相对底部区域

最近一段时间,医药行业一度表现优秀,受到市场关注。对此,吴兴武认为,短期医药的反弹可能一波三折,难以一蹴而就,但是医疗板块中长期前景看好,目前的医药板块仍处于相对底部区域。

“此前医药、消费等板块的反弹,较历史水平没有回到高位,由于筹码交换、心理预期的消化和疫情反复,医药板块的反弹没有那么快,大概率在磨底阶段,”吴兴武表示,因为现在的估值已回到相对合理或者偏低的位置,中长期投资可以乐观一些。

谈及未来医药赛道的机会,吴兴武认为,可以关注CXO、医美、偏消费的医药品牌,而对医疗器械和新药则持观望态度。

谈及CXO赛道,吴兴武认为,目前阶段还是看好龙头公司,背后的逻辑有两个:一是中国CXO公司,尤其是CDMO公司国际竞争力很强;二是目前的订单情况、公司收入利润增速都处于比较稳定、增速较高的水平。

吴兴武认为,从中长期看,医疗服务、医疗消费板块的风险主要在政策,而基于不同的政策预期让这两大板块的长期定价也有不同的认知,存在争议。如悲观论调可能认为医疗服务回归公益医疗属性,而一些医疗服务企业的估值可能会回落至20倍;乐观的人则认为医疗服务属于中长期向好的赛道,市场空间大,愿意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不过,他认为,目前医疗服务政策可能不会有太大转向,真正具有竞争壁垒的头部公司,未来仍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

吴兴武对于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两个板块保持谨慎。对于创新药,一方面从市场机遇来看,需要从博弈角度去参与,不然其机会很容易稍纵即逝;另一方面,创新药出口海外对企业而言才是更好的赚钱机会,但目前难度偏大,“只能关注个股,板块性大机会较难出现”。

与药品相比,器械更难实现“弯道超车”的投资机会。在吴兴武看来,药品分子的研发有偶然性,但医疗器械需要更多的底层积累,每一个环节的积累都是按照前一代产品继续微调、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