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金陈金伟:聚焦“低估值成长” 不断迭代“抗衰”

方丽 2023-12-11 08:28

11月9日,鹏华优质治理混合发布公告,增聘陈金伟为基金经理,揭开了这位2021年基金年度季军的职业最新动向。

作为近年来颇具知名度的“新生代”基金经理,陈金伟在实战中摸索出一套独特打法——自下而上的“广撒网、勤选股”的翻石头投研模式。

example

陈金伟将自己的投资策略总结为“低估值成长”,用数量化的方式来看,他的投资框架便是——“好公司占50%,低估值占40%,高景气占10%”。在他心中,好公司并不完全等同于核心资产,所有治理结构完善、对小股东相对友好、细分行业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天花板没有见顶的公司,都属于“好公司”的范畴。

站在目前市场之下,陈金伟对后市充满信心,直言愿意在未来一两年更多承担风险去博取潜在更高回报,用“机构思维”去寻找新的、能够预判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相对来说,他更看好长久期类资产,包括消费、医药,锂电中的部分具竞争力公司等。

化学+金融

低估值成长

陈金伟求学经历上属于“别人家的孩子”——以高中化学竞赛的优异成绩直接保送北大化学专业。然而,他在大学期间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金融学,因此辅修经济学作为第二学位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主攻金融学方向。

2014年夏天,北大毕业的陈金伟选择了一家寿险资管机构开启了自己的投研生涯。不过,当时他担任信用管理部研究员,主要是针对债券品种进行信用评级和分析。一年之后,陈金伟跳槽加盟宝盈基金,出任研究员,正式开启他的权益投研之旅。

2021年,管理过两年专户的陈金伟正式管理起公募基金组合,他演绎了“出道即巅峰”的剧本。历史数据显示,陈金伟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以100.52%的年度净值增长率成为2021年公募基金的“业绩季军”,并让他迅速跻身百亿基金经理行列。2023年,他选择加盟鹏华基金开启自己新的投资旅程,目前管理鹏华优质治理和鹏华产业精选两只基金。

陈金伟在实战中练出一套自洽的独特投资方法。若用一句话概括,他将自己的投资策略总结为“低估值成长”,用数量化的方式来看,他的投资框架便是——“好公司占50%,低估值占40%,高景气占10%”,也被称为“541”选股框架。

“基于基本面选股,基本上是根据好公司、低估值、高景气的三要素,本质上不同投资策略是在这三个要素之间去分别权重,而我选择了‘541’的选股框架。”陈金伟解释道。

他进一步表示,好公司并不完全等同于核心资产,所有治理结构完善、对小股东相对友好、细分行业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处于天花板没有见顶的行业中,都属于“好公司”的范畴。

在估值上,陈金伟表示比较看重低估值。估值的重要性在于,即使判断出现失误,损失也是有限的。因为高估值往往意味着苛刻的假设,过去历史经常证明,很多美好的假设最后难以实现,看重低估值本质上认识到自身研究的局限性。

在高景气上,陈金伟认同产业趋势价值,成长股投资会密切关注企业的扩张情况。其实企业在拥有产业趋势加持的基础上更容易扩张,因此投资上天然会重视行业景气度。但“只10%的权重”背后,是他深刻认识到,产业趋势并不代表具体公司的趋势,“尤其是确定的产业趋势往往会带来确定的供给增加,反而会冲击现有公司的确定性,因此他将产业趋势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好公司评价维度

胜负已分、空间尚存

在陈金伟“541”的选股框架中,好公司处于“50%”最高权重,而他也经常用非常形象的词语来形容优质的公司,一个是“胜负已分”,另一个是“空间尚存”。

这两个形容词该如何理解?陈金伟表示,用“胜负已分”,是看这家公司相比于同行是否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但很多时候这种优势其实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通过跟踪实时去调整认知。

用“空间尚存”,是陈金伟认为成长股并非局限在新兴行业,只要企业有扩张的空间,那就是成长股。他还会把他们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新兴行业,会关注渗透率是否有提升空间,比如新能源汽车、科技类行业等;第二类包括建材、机械、化工等在内的传统行业,他会关注其市占率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陈金伟的持仓也颇具特色。从他管理基金过往持仓来看,持股分散,集中度较低。数据显示,他曾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A前10大重仓股,单一个股占基金净值比例通常不超过5%。业内对他的投研模式也有“广撒网、勤选股”的评价。

作为一位自下而上选股的“翻石头”型选手,陈金伟拥有比较宽广的“能力圈”。从游戏到工程机械、化学制品、医疗器械、电网设备、光学、消费电子、电池、建材等都有陈金伟研究过的路径,他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完成深度覆盖。

不过,他认为能力圈不应该通过研究过那个行业来定义,更应该从基金经理的价值观、选股偏好以及定价体系来定义。陈金伟认为,自己始终是一个全市场选股的低估值成长选手。

而在买卖的关键节点上,陈金伟偏左侧布局,更强调在景气低谷时把握低估值的机会,在估值过贵时坚定卖出,找到同期更优质的标的时也会换仓。

在具体选股指标上,陈金伟有“绝对”和“相对”两种视角,前者要求,上市公司三年收入复合增速不能太低;而相对短期的视角上,会在每个季度会对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进行排序。此外,他对于极度依赖单一客户、极度依赖政策以及极度依赖技术判断的公司不会去布局。

不断“抗衰”’的投资迭代

一名“翻石头”类型的基金经理,如何避免“投资方法老化”对阿尔法的影响?对这个问题,陈金伟的回答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

“翻石头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衰老的对抗。”陈金伟表示,不断地去学习新的公司、新的行业,去挖掘新的机会,会创造一种愉悦感。在他看来,这也是工作回报的一部分,“这个愉悦感会使得你这个工作没那么乏味,反而使得你更有干劲、更有活力。”

更重要的是,陈金伟认为,任何投资方法论都会老化,只能使得自己策略更复合一点,对新的事物或投资方法保持开放心态,才能不断精进。

这两年资本市场的震荡起伏,就让陈金伟的方法论上进行两个小完善:一是组合角度市值和行业布局更均衡,二是更模块化的筛选公司,做投资组合的监控。

谈及行业和市值上的均衡,陈金伟表示自己会控制单一行业比例在25%以内。“过去市场给予一些教训,有时候看似进行了行业分散,但其实这些行业都暴露在同一类风险之下,,虽然行业端布局很分散,但资产角度并没有分散,因此进行一定的变化。”

在他组合布局的市值层面,也更为均衡。他表示,大部分时间不会去极致暴露小市值风格,尤其当整体市场性价比尚可之际,会相对提升高确定性大市值公司的持有比例。

谈及风险控制,陈金伟还表示,在选股的时候会对下行风险给予更高考虑的权重,并且对组合进行风险监控,分析组合暴露在何种因子之下。“比如,一旦发现组合中市值风险暴露太多,会进行一些中性化的操作。”

近两三年的市场调整,对陈金伟的整体投资也有促进。“这个调整更多的还是在个股层面,我会对个股下行风险的考量想得更悲观一点。”他表示。

“老审美”寻找“新公司”

看好消费、医药、锂电

近两三年A股市场震荡起伏,大起大落间给陈金伟不少感悟,展望后市他满怀信心。

“主动权益基金指数的三年滚动回报,在当前时点已逼近了过去15年的历史极值。至少从赔率的视角看,已没有什么理由去悲观了,”陈金伟认为,未来一两年大概率会出现:第一、市场上行风险要远远大于下行风险;第二,主动管理机构会重新跑赢。

陈金伟对市场有独立思考,在解释过去两年主动权益会跑输大市时给出不一样的见解。他从资产端角度解读,因为基金经理普遍是研究出身,研究股票绝大多数是成长思维,即通过预判未来的方式寻找盈利能增长的资产,这也决定了机构思维侧重于对于成长性和盈利增长的研究。而恰恰过去两年的宏观环境使得这种预判是失效的。过去两年相对表现强势的是红利类资产、微盘股等,盈利来源均不是盈利增长,这是公募基金跑输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外部因素,随着经济自身的修复及稳定政策的出台,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陈金伟进一步表示,虽然他认为机构会重新跑赢,会重新掌握定价权,但历史不会简单重演,每一轮机构抱团的品种都是不同的,因此他认为不一定会回归老品种,这就要求要用“老审美”去寻找“新的公司”。

陈金伟更发现,当前不同行业估值的方差处于历史10%的低分位数水平,这意味着高成长、高估值行业和低成长、低估值板块的估值差异很小,他强调此刻应该去追求成长性,而不是静态估值的时候。他直言,未来一两年愿意更多承担风险去博取更高回报,用“机构思维”去寻找新的、能预判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

落实到具体的行业和个股上,陈金伟现阶段更看好长久期类资产,对消费、医药、锂电等领域较为青睐。

首先,关注消费品的变化。消费行业在三年疫情后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在定价层面体现得不够充分。比如,消费习惯发生了一些中长期变化,今年能观察到性价比产品、零食折扣店渠道、以及功能性产品等销售火爆;除此之外还能观察到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适老用品、保健品、宠物用品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其次,关注医药领域。陈金伟表示,医药行业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低位,而医药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并未发生太大改变,随着三季度以来的风险出清,往后看,虽然个股层面或有风险,但行业整体层面的系统性风险不大了,医药零售、医疗器械、创新类产品等都是较好方向。

第三,锂电也值得关注。虽然锂电行业目前盈利仍处于下行周期,且市场普遍诟病产能过剩,但锂电行业的资本开支已出现下滑,观察锂电设备公司的合同负债发现,从一季度起已经持续下滑。但行业需求还存在自然增长,行业的产能过剩或无市场预期严重,另外一部分优秀公司的竞争力,在整个行业下行期体现得更为突出和充分的。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