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薛玲:高胜率是行情首选 价值风格有望登台

孙晓辉 2024-06-17 10:31

近两年,红利策略炙手可热,稳居市场C位。推出红利策略主题基金也成为不少基金公司今年的主要发力点。

建信基金顺势而为,近日在该领域新布一子——建信红利精选。新基金量化精选高分红个股,采用月度调仓换股的方式,及时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并通过对传统红利投资策略进行升级,有效规避“价值陷阱”和“周期陷阱”。

作为拟任基金经理,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经理薛玲指出,高胜率是震荡行情的首选,红利策略掘金高分红防御属性,相当于以长期确定性应对短期不确定性,适合当下宏观环境,精选高股息个股策略有望成为长牛策略。

97df86c00d4a4c676bf2227a439e22d.jpg

掘金高分红防御属性 

以长期确定性应对短期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高股息资产不断走强,红利概念热度不减。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经理薛玲认为,传统红利投资的逻辑是关注公司分红能力,旨在通过投资高股息率、稳定盈利和现金流充裕的公司实现长期稳定收益。因此,在大环境不确定性仍较强的当下,红利策略是以长期确定性来应对短期不确定性。

在她看来,当下的红利投资,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方面,红利类策略在全球范围广受认可,红利策略长期有效;地利方面,经济增速换挡,长期利率趋势性下行;人和方面,政策规范引导上市公司分红水平持续提高,尤其新“国九条”发布,红利迎来长期估值重塑逻辑。

“分红是美股长牛的基石之一,有望成为未来A股的明星策略,精选高股息个股策略也有望成为长牛策略。”被动跟踪指数是当前市场上红利基金的主流投资形式。在薛玲看来,红利类指数虽然优秀,但并不“完美”。一是红利类指数注重静态高股息,但当前的高股息率并不能等同于未来的高股息。企业未来的股息还会受到未来盈利情况、股利政策等因素以及市值的影响。二是红利类指数成份股调整频率较低,通常每年1次,难以灵活跟住市场,导致部分年份指数成份股在调整前时段的股息率已经较低,无法代表高股息个股的市场表现。

薛玲指出,过去几年,传统红利投资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红利投资主要以单一的股息率维度进行股票筛选,通常会筛选出两类:一是分子端的分红较高;二是分母端的市值较低。因此,很容易陷入所谓的‘价值陷阱’和‘周期陷阱’。”

比如,如果股票一直处于下跌通道,股息率公式中的分母端降低,股息率同样可以较高,策略会陷入“越跌越买”的困境,即“价值陷阱”。

“周期股陷阱”则指由于周期行业盈利的周期波动极强,在上升期业绩往往显著改善,企业进行大比例分红的动力很强,处于这一阶段的个股股息率往往较高,容易被纳入。但周期行业通常在短时间反映整个周期的业绩预期,使得股价经常经历“过山车”,组合收益也动辄大涨大跌。

针对以上问题,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在策略上进行了改良优化。首先,注重“穿越牛熊”理念,尝试穿越牛熊策略的差异化定位,追求绝对收益获取能力;二是,注重安全边际,引入波动率因子,降低红利策略的周期属性;三是,不以高股息率为唯一目标,将企业盈利与估值综合考量。此外,通过财务质量类等因子的引进,寻找高质量个股,进一步提升组合安全边际。

高胜率是震荡行情首选 

价值风格有望登台

6月20日,由薛玲担纲的建信红利精选迎来首发,新基金基于主动量化策略精选高分红个股,以持续稳定战胜中证红利指数为目标。

据薛玲介绍,经改良的主动量化红利策略采用更灵活的月度调仓频率,有利于规避传统红利策略的陷阱,及时调出部分短期涨幅过高、波动提升、后续可能出现“过山车”的个股,改善“周期股陷阱”导致的净值大起大落,显著提升夏普比率。同时,灵活的调仓也有助于及时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

薛玲表示,量化模型以低波动为重要选股因子,始终坚持以红利出发,追求回报。同时注重红利资产内部轮动与逻辑扩散,避免押注单一行业。

在她看来,追逐单一行业、动量因子、高beta等确实容易产生短期内的显著超额收益,但难以实现长期的增值。

此外,薛玲指出,相对于跟踪红利指数,主动量化红利策略引入了更加丰富的多维度策略因子,使得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更具象,有利于打造绝对收益风格。

薛玲认为,低增长预期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高赔率模式下“做时间的朋友”可能难以打动客户,高胜率才是震荡行情的首选。“新基金注重掘金高分红防御属性,行稳致远,适合当下宏观环境。同时,红利低波更具备穿越牛熊的类绝对收益属性,契合银行客群中稳健风格的投资者。”

在她看来,在红利投资上持续稳定提供超额收益,正是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展望后市,薛玲指出,随着经济增速换档,现金流成为稀缺资源,价值有望登台。

她认为,在高质量发展指引下,传统债务扩张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步落幕,企业盈利端与经济周期同步共振,高剩余流动性驱动的追逐高景气、高成长的时代宣告暂时结束。“2020年以来,高成长积累的超额收益基本完全回吐,市场定价逻辑开始注重为价值定价,红利、低估值、深度价值等策略风格走强的背后,是在经济周期压制企业盈利、增长预期压制风险偏好的双重压力下,价值风格逐步走强。”

此外,薛玲认为,受到成份股中煤炭等行业影响,短期中证红利指数呈现交易“拥挤”态势,需要在红利风格个股中挖掘细分板块机会。“红利资产内部轮动和逻辑扩散呈现周而复始的态势,红利质量、红利成长、红利价值等相对红利指数表现不断分化,当下行业层面具备叠加逻辑(如财务质量、景气度)的行业个股表现强势。”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