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特别是硬科技已经成为当下市场新的热点。中信保诚基金基金经理吴振华科班出身,长期从事科技股研究和投资,在谈到自己的核心理念时,吴振华介绍说,自己比较关注科技景气板块,通过自上而下跟踪行业景气度优选细分行业,同时自下而上对比风险收益精选景气个股。
吴振华,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士、管理学硕士。曾任职埃森哲咨询、中国结算,从事IT技术咨询、大型IT系统研发和管理工作。之后在方正证券任电子行业分析师,2017年进入中信保诚基金,担任TMT分析师,成长组组长。2022年起担任信诚鼎利基金经理。
硬科技时代的4个万亿级机会
本记者这两年换了两部手机,这倒不完全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因为前两年买的手机速度太慢了。为什么呢?因为不断更新的软件,让原来的手机硬件配置越来越跟不上了。在IT产业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安迪-比尔定律”。 安迪是英特尔公司原CEO安迪·格鲁夫,比尔就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安迪-比尔定律原来的表述是“安迪所给你的,比尔将它们拿走”。也就是说,英特尔等公司按照摩尔定律提升的硬件性能,都被以微软为代表的软件公司消耗掉了,使得你不得不去买新的硬件。而这就是吴振华关注科技硬件大板块的基础逻辑。
“全球基本上每隔10年都有一个大的产业周期,新一轮周期主要就是AI+5G。云计算、边缘计算快速发展普及应用,智能网联车、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物联网兴起。AI+生态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而这些新产业,都需要大量先进硬件作为产业承载。”吴振华表示,在这个大背景下,四大行业硬件科技行业或值得关注:Semi半导体、 AIoT智能应用、 Cycle科技周期、Comsumer智能硬件;它们每个都可能引领10万亿以上的投资机会。其中,半导体是兼具成长与空间的大板块,具备5-10年长周期的投资机会。而AIOT、科技周期、智能硬件市场体量较大,自下而上具备众多个股的投资机会。
半导体具备5-10年长周期投资机会
从基本面看,吴振华表示, 2023年手机、PC等消费电子需求复苏回升,产业升级带动新品渗透快速推进,新能源需求高增长推动半导体应用市场扩容。同时,晶圆代工厂的产能裕量有望改善,并有望减轻下游的芯片设计环节的成本压力,进而改善芯片设计环节的盈利能力和业绩。从库存周期看。2022年10月,部分细分行业的库存水平已开始回落。2023年,随着行业主动去库存的持续,半导体库存水位有望恢复至健康水平。
“美股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纳斯达克基本上领涨全球,而其中半导体涨幅最大。”吴振华表示,从市场层面看,2008年后,纳斯达克的成分股里,半导体板块领涨美股、领涨全球。在中国,科创板里,一半左右个股都和半导体相关,整个科创指数和半导体指数强关联。从半导体股票表现看,目前申万半导体指数从2021年中开始的下跌,截至去年底最大幅度已经超过50%,不少个股跌70%以上,从滚动市盈率角度看,本轮下跌已经触及历史估值低位。(数据来自:Wind)
“从下跌幅度、空间和估值来看,半导体板块进入低位区,或孕育着下一轮大级别的行情。”吴振华判断,参考历史周期,新一轮周期启动或能回到前期的高点,时间可能持续两年左右。
看好半导体产品创新和国产替代方向
在半导体的具体细分领域,吴振华尤其关注产品创新和国产替代两个方向。
在产品创新方面,他认为,一是服务器DDR5升级将带来一系列机会。二是随着新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从上游衬底外延再到设计制造与封测,碳化硅产业整体处于早期阶段,本土企业已开始加大布局力度,有望在未来3-5年内加速成长。三是随着摩尔定律的放缓,chiplet成为扩展摩尔定律的有效方式。国内先进制程短期受限,chiplet是国内芯片破局的必然选择。
半导体国产替代设备是吴振华关注的方向,各个细分领域都有机会。他认为,目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较低,海外龙头垄断性较高,国产厂商成长空间巨大,目前这一块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国内晶圆厂需求,尤其是内资投建的需求,潜在收入目标空间较大,关注设备行业核心公司的成长。
“在半导体设备的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占比约为80%-90%,精密零部件占原材料采购的比例在70%以上,加上这一行业壁垒高,细分品类的集中度往往在80%-90%以上,垄断效应比较明显。”吴振华特别强调了半导体零配件的重要性,他表示,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对国产半导体零部件的采购比例可能会不断提升,但是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国产替代已迫在眉睫。
此外,他也关注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封测中的部分机会。而在国内芯片设计方面,吴振华认为,目前国内大芯片替代率较低,与海外龙头差距较大,而随着AI、信创行业发展带来的对大芯片的需求,持续关注这个行业的国产替代。此外,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以及车载电子用量提升,对于车规级芯片用量增加,市场车规级芯片短缺,也给了国内厂商加速导入的机会。
在模拟芯片行业,吴振华认为,该行业具有市场空间大、下游应用广、长尾效应、周期波动小等特点。国内模拟芯片市场目前仍以欧美龙头为主,国内厂商存在巨大的替代空间。
(基金管理人对提及的板块/行业不做任何推介,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上述观点仅为当前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未来中信保诚基金旗下产品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中信保诚基金不承担更新义务。本材料并非意在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或构成出售或购买任何证券或金融产品的要约邀请或宣传材料,亦非有关任何公司、证券或金融产品的投资意见或推荐建议。本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中信保诚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不代表中信保诚基金立场。本材料可能含有非仅基于过往信息而提供之“前瞻性”信息,有关信息可能涵盖预计及预测,但并不保证任何作出之预测将会实现。读者需全权自行决定是否依赖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本刊物版权归中信保诚基金所有,未获得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刊物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信保诚基金”,且不得对本刊物中的任何内容进行有违原意的删节和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投资人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基金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和本金安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2023-05-08 09: 19
2023-05-08 09: 11
2023-05-08 09: 06
2023-05-08 09: 03
2023-05-07 23: 21
2023-05-07 16: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