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市场这么大,新基金怎么买?新基金是否值得关注,管理人是否值得选择?对此,基金君为大家带来人物库专题【新基人物】,解析新发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理念。
从近期的股市表现来看,“3000点保卫战”似乎仍在持续:Wind数据显示,从8月初开始,A股再次走上震荡回调之路,自8月25日3053点的低位至今,上证指数在这20多日里反反复复在这附近震荡磨底。
尽管股市还在震荡,但近两个月的新发基金数量仍有一些看点:通过Wind数据,今年8月和9月新发基金(以认购起始日计算)均达到110只左右,相比6、7月有所回升。
本月的新基市场有哪些看点?基金君梳理了一下自9月1日至9月20日发行的新基情况,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共有90只新产品上市,热度主要集中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从细分类目来看,随着市场持续探底,偏股型基金依旧是最受欢迎的类目,而股票型基金的热度也主要在中证2000指数追踪产品上,成为公募基金公司集中发力的方向。
本次“新基人物”,基金君在新发基金产品中选择了两位已有不俗表现的基金经理来为大家介绍,并收集了他们的最新投资观点来和大家一探究竟。它们分别是:建信基金姜锋、金信基金杨超。
我是一个没有投资标签的基金经理,也是积小胜为大胜的基金经理。
姜锋于2007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拥有硕士学位。同年加入建信基金,迄今有15年从业经历,自2011年管理首只基金产品至今,已有12年基金管理经验,现任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同时也是建信基金旗下多只偏股或股票型基金的管理人。
截至9月20日,姜峰累计管理基金产品7只,目前在管产品5只(不包含此次新发基金),在管规模达42.43亿元。
根据姜锋管理过的产品来看,其投资类型和方向比较多样,既有主攻科技创新方向的,也有环保方向的,同时还有全市场精选类型。
由于姜锋在管产品整体重仓在股票市场,其中不乏和去年碳中和主题关联度较高的环保、以及科技等成长风格紧密相关,因此在市场回撤较大的时候表现会与市场相对接近,但即使是在沪深300在2022年4月达到阶段性高点的情况下,姜锋也以微弱优势赢过大盘;在近三年的多数时段,姜锋能够保持长期的、一定程度优于沪深300的状态。
姜锋表示,在回撤控制方面并没有设定比较明确的规则,但对单一个股有一定设定。比如,单一持仓个股如果亏损超过15%,会对整个投资案例进行深度重检;同时,无论基本面再好、估值再偏移、投资逻辑再过硬,前十大重仓股单一持仓比例基本不超过7%。
从区间收益上来看,姜锋在近三年的收益表现上较为出色,而在近一年及更近的区间内稍显乏力。
从姜锋的代表产品“建信健康民生A”近两个季度的调仓情况来看,姜锋在保持重仓行业在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工业材料几个重点方向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目前有6只个股都是在近一年间调入。
姜锋从在2023年初发表观点认为,复苏是今年市场的主逻辑,只是在复苏的不同阶段,受益的行业不同,领涨的行业会有轮动。因此,他围绕三大方向进行布局:一是从安全和发展兼顾的角度寻找一些中线配置机会;二是在复苏交易驱动的逻辑中,把握行业轮动的机会;三是布局实施国企改革方案较好的公司。
姜锋早前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擅长中观行业的跟踪比较和微观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在价值和成长双赛道中及时轮动,风格均衡。简言之,他喜欢“在鱼多的地方钓鱼”,为投资者把握时代红利。
。
2016年之后,姜峰放弃了过去自上而下对宏观经济周期和政策应对周期的判断,转而把重心放到中观行业景气度的跟踪研究上,结合自下而上选股,这套体系延续至今。
在行业景气角度,姜锋主要有两个比较大类别的划分:一是周期景气,二是成长景气。其中,对于周期景气行业,他主要关注供需拐点和价格拐点;对于成长景气行业,则比较关注产品的渗透率演变态势。
有关今年下半年投资策略,姜锋表示,从盈利角度,预计中报到三季报是本轮盈利调整的低点,2024年将迎来回升。投资策略上,姜锋表示将围绕两条投资线索:一是需求端,重点关注外需见底潜在的机会和内需回暖中具备量价弹性的行业;二是供给端,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变革背景下补链强链和多产业融合将衍生出新的投资机会。
对于一些新兴的行业来说,无论是对成长空间的预测,还是商业模式的演进、竞争格局的演变、技术路线的竞争,都尚未定型,往往会存在获取巨大超额收益的机会。
杨超毕业于南开大学,拥有博士学位。亮眼的高学历之下,是他丰富的“化工+金融”的复合学术背景,杨超自2006年起开始工作,在正式进入金融行业之前,他曾在化工厂做过工艺研究、管理过车间,而后于2008年正式进入证券行业。杨超曾在其他公募机构任职研究员,也在证券公司担任过首席分析师、金融研究所负责人。在经过十余年丰富经验的沉淀后,自2021年5月起,杨超正式开始管理自己的首只基金产品。
截至9月20日,杨超累计管理基金产品6只,目前在管产品6只(不包含此次新发基金),且产品类别丰富,股票型、债券型与混合型基金都有涉猎,在管规模为6.27亿元。
从杨超的动态回撤上看,近三年间,杨超的动态回撤在较多时候都优于沪深300的表现,自2022年7月之后更是基本将回撤控制在15%以内。
因为丰富的从业经历,让杨超成为了一个喜欢不断“尝鲜”的人,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的投资风格上,根据智君科技数据统计显示,杨超投资的股票行业偏好分散,近年前三大重点投资行业为其他-科创板、社会服务、交通运输,而不是聚焦在他十分熟悉的化工领域,这或许也是杨超的收益表现出色的原因。在近1年内的各种区间中,杨超的收益不仅全都跑赢了沪深300,还都保持在了较高的区间段。
而从杨超代表产品“金信价值精选A”的重仓股情况来看,杨超也确实将“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特质体现了出来:这只产品成立两年多来,平均每个季度都有3到5只新股进入重仓,根据2023年二季报显示,有6只个股都是今年首次调入,可谓“改头换面”一般的操作。投资者也要注意这只基金换手率较高的特点。
在早前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杨超表示自己的投资框架偏向自上而下,他认为投资要有时代感,顺应产业趋势的变迁。具体而言,他会先选择受益时代浪潮的板块,然后希望从中找到竞争格局很清晰的产业,或者说虽然现在格局不清晰,但最终会有龙头诞生的细分赛道。
杨超表示,投资首先要从价值出发,要立足于价值,但也要学会分析基本面与二级市场的逻辑关系,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程度的市场共识。同时,杨超强调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和基石作用,基本面上,要从公司财务报表体现的业绩增长,过渡到对公司商业模式本质的理解,再到对一个产业发展的趋势的理解,理解未来竞争格局的演变,理解公司长期发展路径。
在杨超看来,任何行业都存在周期性,只是分强周期还是弱周期而已,企业同样如此。因此要想挑选大牛股,就得从容易诞生大牛股的行业中来寻找。
对于今年之后的投资观点,杨超表示,下半年的股票市场机会大于风险。从投资机会来看,消费复苏预计将会延续,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科技成长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将会是我国股票市场的长期主题,因此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军工、新材料等板块预计将会存在持续性的投资机会,值得持续深入挖掘投资机会。此外,随着经济复苏的持续推进,一些周期性行业也值得关注。
基金君友情提示:新基金产品表现依然需要等待时间验证。(注:本文图表数据若无特殊注明,均来源于智君科技与Wind数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2023-09-24 15: 40
2023-09-21 18: 13
2023-09-19 17: 26
2023-09-18 19: 43
2023-09-18 18: 01
2023-09-16 1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