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播客账号Invest Like the Best邀请硅谷著名风投大佬比尔·柯尔利(Bill Gurley),探讨美国一级市场、 AI 企业估值及投资机会等问题。
他指出,美国超级风险投资基金崛起,催生“僵尸独角兽”,GP和LP缺乏修正估值的动力。比尔·柯尔利认为AI浪潮打断市场修正,带来投资热潮和估值泡沫,但AI企业营收多为算力转售,经济效益待解。同时,他提到中国市场激烈竞争可塑造强企,若中国 AI 巨头开源模型,将带来众多选择和实验,这是美国不具备的。
比尔·柯尔利曾任Benchmark Capital普通合伙人。他投资过Uber、OpenTable、Grubhub、Zillow等知名企业,其中对Uber的A轮投资带来了丰厚回报。柯尔利以对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和对创始人团队的严格筛选著称,其撰写的“ Above the Crowd” 博客在科技行业极具影响力。
(图源:Bloomberg)
美国一级市场现状:超级基金崛起与估值失真
比尔·柯尔利指出,美国一级市场正经历显著变化。超级风险投资基金不断崛起,许多知名基金的投入从每三、四年5亿美元激增至50亿美元,增幅达10倍,且积极参与后期阶段投资。这导致大量 “僵尸独角兽” 出现,约上千家私有公司融资超10亿美元,但对其真实价值存在诸多质疑。这些公司的估值多基于过往高点,如今整体增长率却不容乐观。大型捐赠基金中VC集团的管理者缺乏调整估值的动力,创始人也倾向于依据历史最高估值衡量自身净资产,使得估值失真问题愈发严重。
同时,零利率环境致使资本充裕,企业能够轻松融资,进而失去上市动力,美国IPO和并购市场在过去几年里陷入停滞。LP面临流动性问题,当“非共识但准确”的投资行为被众人效仿,即大部分人都将 50% 资产投入非流动性资产时,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AI投资热潮与估值泡沫并存
比尔·柯尔利认为,AI浪潮对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打断了本应发生的市场修正。AI 被视为历史性平台转型,引发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和估值泡沫。众多公司将基础模型和云服务包装再卖,甚至出现负毛利情况,其收入被重复计算多次。然而,在资本争夺市场份额的阶段,单位经济效益问题暂被忽视。AI的出现使得原本在2022、2023 年左右可能出现的市场修正未能完整发生,投资热情高涨,AI企业估值和收入倍数达到 10 倍、20 倍之高。尽管传统 LP资金紧张,但中东等地区成为新的资金来源,推动了AI领域的投资热潮。
激烈的市场竞争利于强企塑造
比尔·柯尔利提到,中国的激烈竞争环境反而可能塑造出更强的企业。如果中国巨头的 AI 模型都开源,将产生巨大影响力。他以阿里开源 Qwen、小米开源自己的模型以及百度计划开源其模型为例,认为这种竞争态势将催生出四家资金雄厚公司的开源产品,它们可以相互训练、相互提升,带来大量选择和实验机会,而这是美国难以实现的。
建议降低IPO成本,探索创新方式
比尔·柯尔利表示,美国资本市场存在诸多问题。IPO 和并购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停滞不前,即使 2024 年纳斯达克指数上涨 30%,退出窗口仍未打开。这可能与上市成本过高、成为上市公司成本过高以及 “七巨头” 面临的监管压力等因素有关。由于IPO和并购市场不活跃,LP面临流动性挑战。一些高校甚至通过发行债券来为资本承诺提供资金,部分机构如哈佛、耶鲁大学等开始在二级市场出售私募股权资产。
针对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比尔·柯尔利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需要降低 IPO 成本,目前 IPO 流程存在折价高、手续费高等问题,导致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私募市场融资而非上市。未来应在政策上进行调整,降低 IPO 成本,提高上市对企业的吸引力。此外,可以探索代币化等创新方式,区块链技术可能为修复 IPO 市场提供途径,通过对证券进行代币化,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有望打造一个更高效、透明的资本市场。
关注AI企业经济效益
比尔·柯尔利强调,目前许多 AI 企业的营收大多依赖“算力转售”,经济效益是最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评估 AI 初创公司时,投资者应关注其收入质量,包括毛利率、价格优化潜力等因素。他还指出,尽管大公司在 AI 领域行动迅速,但科技公司仍存在重蹈覆辙的现象,初创公司仍有机会在特定领域取得突破。
AI消费领域存在机遇
比尔·柯尔利认为,AI 有可能让消费互联网重新变得有投资价值。虽然美国的大部分 AI 投资集中在企业端,但消费端存在未被充分挖掘的机遇。随着技术进步,AI 在语音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的缺陷逐步改善,若其能在消费者领域实现更自然的交互和更个性化的体验,消费市场或许会再次成为风险投资的热点领域,这可能是一个逆向思维的机会。
2025-06-16 16: 55
2025-06-14 09: 11
2025-06-12 17: 27
2025-06-12 10: 11
2025-06-10 16: 50
2025-06-05 17: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