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虎虎生威。展望2022,稳增长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一系列积极的宏观政策正在陆续出台,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仍对市场情绪有所影响。整体来看,当前A股市场风险释放已较为充分,更多行业估值已在偏低水平,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背景下,A股有望稳中求进,向阳而生。
王睿 权益投资部总监
■ 开年的下跌只是交易结构层面的原因,产业层面逻辑并未破坏
伴随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开年货币政策便呈现出边际放松的态势,LPR利率下浮5个bp,同时央行也鼓励银行积极房贷。市场稳增长配套措施逐步发力。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疫情,线下经济的恢复仍然没有显著改善。海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我们认为今年可能是中美货币政策脱钩的一年,美国的加息并不影响国内的宽松,但是如果加息次数和幅度超预期,还是会对市场情绪有所影响。
开年的下跌更多是来自交易结构层面的原因,产业层面的逻辑并没有破坏。
孙浩中
■ 很多成长类资产的估值已经进入了相对有吸引力的位置
开年以来指数整体回调,春季躁动未能如期而至。降息仍无法有效提振市场,市场风格不定,预期混乱,缺乏主线。整体看,成长、消费类资产调整幅度相对较大,价值、周期相对较好,但整体的赚钱效应不明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上行,美联储议息会议基调偏鹰派,引发对国内流动性收紧预期,或者对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空间的压制忧虑;2、国内疫情呈现点状式爆发,海外疫情也在不断反复,对中期需求有所担忧,经济基本面将持续弱于预期;3、在经济基本面担忧的背景下,市场对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形成一致预期,向低估值的建筑,建材,银行、地产等价值类资产流入;新基建提速的一致预期较强,估值相对高位,新基建在基建中的占比较小,而老基建的长期逻辑又有瑕疵,市场犹豫不决,主线难定。
结合主要的担忧,个人的理解:1、当前美国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收紧趋势明确,加息几乎是确定性事件;但国内不存在收紧预期,预计保持宽松;至少在一季度会呈现政策错位的现象。2、疫情是否缓解很难预测,但疫情越是严峻,政策调节的力度可能更大;目前看,倾向于疫情在2022年能显著改善。3、很多成长类资产的估值已经进入了相对有吸引力的位置, 交易的拥挤度已经明显下降,且北向资金正在不断增持。
张弘 权益投资部总监助理
■ 中期预计稳增长方向会有持续的政策刺激,相对占优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中国经济稳字当头,各部门、各地方正逐步出台稳增长的各类措施,各类新老基建将是政策的首要目标。双碳、共同富裕等长期目标依然坚持,在执行节奏上将更加理性与缓和。中期预计稳增长方向会有持续的政策刺激,相对占优。
刘锐
■ 中长期关注逻辑好的赛道和头部公司
国内和海外疫情仍有反复,目前看omicron病毒传染力虽强但以轻症为主,欧美感染人数也基本见顶开始逐步回落,我们对疫情后续改善保持乐观。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美股开始调整,叠加财报季,部分业绩不达预期的公司跌幅较大。国内市场来看,中小市值不再占优,整体市场偏震荡。
回到科技成长领域,近期科技成长明显弱于稳增长相关板块。整体仍关注中长期逻辑好的赛道和头部公司,积极寻找22年alpha强的方向:1、产业拐点,比如汽车电子和智能化、云计算等;2、困境反转,比如疫情缓解受益的行业、成本受损的中游等。关注方向仍然聚焦在新能源车、云计算、创新药和光伏等科技成长板块。
吴昊 权益投资研究部总监
■ 流动性相对充裕的货币环境里,系统性风险不大
1月调降了OMO、MLF、LPR利率,可以确认中国进入降息周期;另一方面美联储维持鹰派取向,12月议息会议纪要提出加息同时缩表,短端利率快速上行反映加息预期提升,但期限结构走向平坦化以及美股出现调整,反映出实体和资本市场承受加息的空间有限。国内春节前市场长端利率下行,A股市场整体调整,低估值好于高成长,反映出对于美联储加息更敏感,对于国内货币宽松响应不积极,短期可能担心宽信用无法实现,需要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持续改善来验证;中期则担忧美联储加息周期会长于国内降息周期。
当前市场风险溢价处于历史区间偏上沿位置,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货币环境里,系统性风险不大,部分机构重仓的高景气行业仍有结构性高估,但内部也出现分化,同时也有更多行业估值已在偏低水平,自下而上仍能找到具备一定成长性,关注22年定价有安全边际,关注23年定价有估值弹性的品种。
闾志刚
■ 经过调整后,可以看到若干品种的估值已回到合理位置
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国内疫情的发生此起彼伏,加上经济疲软不见起色,虽然政府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但市场依然维持着调整态势,部分估值高企的个股调整幅度较大,其中以受政策影响较大的医药板块为代表,调整幅度较大。另外,除了经济层面和流动性层面的一些因素外,还有一些非基本面的因素对全球的风险偏好产生了影响。不过,经过调整后,可以看到若干品种的估值已回到合理位置。自己对政府调控下的经济并不悲观,在陆续出台的托底政策下,经济应能稳住。
夏明月
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稳增长的措施陆续出台,市场主要还是在纠结力度和效果,美国处于加息收缩的过程中,节前市场在稳增长和成长股之间摇摆,个人认为稳增长还是会持续推进,关注价值投资为主。
短期关注稳增长主线,积极关注成长股跌出来的机会,自下而上寻找业绩和估值匹配的个股。
吴振华
■ 长期关注电动车,智能化,云计算,财富管理,半导体新材料,军工等领域
开年的下跌更多是来自交易结构层面的原因,产业层面的逻辑并没有破坏。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低于预期,可能对个股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方向角度,我们长期关注电动车,智能化,云计算,财富管理,半导体新材料,军工等领域,把握市场调整下来的机会。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非基金宣传推荐材料。上述观点仅为当前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未来中信保诚基金旗下产品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中信保诚基金不承担更新义务。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不代表中信保诚基金立场。投资人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基金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业绩不构成任何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和本金安全。基金的投资策略、投资的比例及标的将视市场情况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整。购前请认真阅读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需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匹配检验,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2-02-09 16: 25
2022-02-09 16: 23
2022-02-09 16: 21
2022-02-09 15: 47
2022-02-09 15: 16
2022-02-09 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