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野丨《政府工作报告》说了啥?

2022-03-07 16:02

事件: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布。


图片

来源:中邮创业基金整理


中邮创业基金宏观研究员王欢点评:


1、总量:GDP目标定在5.5%左右,预期上限。


“5.5%左右、5-5.5%之间、5%以上”是市场对GDP目标增速的三大预期,最后定在了5.5%左右,属于预期的上限,但符合基于31省地方两会目标倒推的结果(北京、天津是5%以上,其余各省都是5.5%左右或更高)。


《报告》指出5.5%左右是“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2、财政:赤字率降低、专项债持平,但考虑结转结余,实际支出增加。


赤字率降至2.8%左右,属于预期的下限。今年赤字率目标下调0.4个百分点至2.8%左右(市场预期3%左右)。


《报告》指出预计今年财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2022年,支出规模将达到26.63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1%以上,积极财政政策力度较去年明显增大。


新增专项债规模3.65万亿,持平预期也持平去年。1-2月专项债新券发行规模达8776亿,占全年额度的24%,明显快于往年同期。


对于专项债的使用,《报告》要求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基建领域重点提及了水利工程、立体交通网、能源基地、管网管廊等。


3、地产:因城施策,“新市民”加杠杆。


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样,继续强调“房住不炒;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近期广州下调房贷利率、郑州放开限售限售等,但地产未见回暖,后续各地有望进一步实质性松动,包括降房贷利率、降首付比、调整认房认贷标准、放松限购限售等需求端政策,也包括加快保障房建设、放松预售金管理、优化三条红线等供给端政策。


特别地,银保监会和央行3月5日凌晨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直接鼓励“新市民”买房,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已有调控约束、甚至没户口限制,结构性鼓励居民加杠杆。


4、制造业:重点支持,全方位呵护。


减税层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


增值税退税层面,1.5万亿增值税留抵退税中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就业层面,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产业基础再造层面,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外资层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


信贷层面,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去年只提了制造业贷款比重提升,今年是绝对金额增加。


5、消费:需求和供给均发力,服务业纾困。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四大举措:


  • 稳定就业、促进居民增收、降低收入差距;

  • 提供消费场景,降低疫情防控对服务消费的影响,增加县域商业体系、农村电商等场景供给;

  • 支持新能源汽车、鼓励地方开展绿色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

  • 加强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养老等支持措施。


另外,服务业纾困:


  • 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

  • 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 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6、能耗:取消单年目标,十四五统筹考核。


能耗约束出现了两个变化:


一是口径上有所变化。“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据测算,仅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可提高能耗增速1个点以上。


另一个是考核周期上有所变化。“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此前地方两会已有多个省份强调能耗强度管理弹性。湖北、四川、重庆、陕西、青海等省份2022年的能耗预期目标均设置为“能耗强度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完成国家规定目标”。


这两个变化意味着今年能耗可能不再是稳增长的约束变量。



风险提示: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投资者不应当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文信息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