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周报】股市阶段性调整,转债表现疲弱

2023-02-20 15:55

一、市场情况

1. 交投行情


本周转债市场下跌,表现持平于中证全指、弱于上证指数。中证转债指数下跌-1.63%,中证全指下跌(-1.65%),上证指数下跌(-1.12%)。


• 分类别来看,本周超高平价券跌幅均值为-1.52%,表现强于高平价券(-2.35%)、中平价券(-1.88%),弱于低平价券(-1.30%)。

• 从转债规模看,本周大规模转债的跌幅均值为-1.42%,表现强于中规模券(-1.95%)、小规模券(-1.50%)。

• 从行业来看,本周医药生物(0.38%)、钢铁(-0.49%)、纺织服装(-0.56%)块转债表现较好,电气设备(-3.46%)、通信(-2.89%)、家用电器(-2.77%)板块转债表现较差。

本周市场成交量基本持平;转股溢价率位于历史高位,本周小幅提升。                    

2. 行业走势

钢铁:本周高炉开工率环比上升1.43%,螺纹钢产量上升7.00%,螺纹周产量连续第三周回升,但累库幅度明显放缓,表需环比同比均出现回升,螺纹钢均价上涨0.66%,铁矿石价格指数上涨1.06%。

煤炭:目前焦炭供需呈现双增趋势,但供应增量略大于需求,对价格形成一定压力,本周焦煤焦炭期货价格下跌。动力煤方面,早春需求向来季节性偏弱,Q5500动力煤价格为1014元/吨,环比上周下降6元。

水泥:本周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18%,随着气温逐渐变暖,外部施工条件向好,下游市场需求回升速度逐步加快,开工率呈上行态势。

有色:美国通胀控制不及预期,但下行趋势不改,铜矿矿端事故频发,本周铜价上涨1.19%,铝价下跌-0.65%,其他有色品种涨跌互现。

能化:成品油需求总量下降,原油库存连续八周增长,且增长幅度为数年来最高,本周原油价格下跌,周五收盘WTI原油报76.3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报83.00美元/桶,南华工业品指数上涨0.72%。

猪肉:本周猪价小幅上涨,消费难以支撑价格持续上涨,但情绪面压栏继续存在,供需端博弈明显,目前全国猪肉价格平均14.2元/kg。


二、机构观点

(一)国君固收


预期修正在短期释放的较为明显,而中长期来看,随着“强现实”的陆续落地,复苏依然是驱动核心。

展望后续市场,转债的估值虽高但进一步压缩的空间有限。偏债型转债的估值已经位于相对低位,而偏股型标的能够带来的收益贡献决定了溢价率的稳定,消耗转股溢价率仍要依赖权益市场的上行。截至1月份,公募基金的转债仓位已经处于近1年的高位,资金面的变化需要等待二级债基规模的上行。


(二)海通固收


2月以来风格偏向小盘+成长,另外例如chatgpt等热点提供主题性机会,市场对于权益的胜率预期相对一致,但在节奏和空间上有分歧,主要取决于资金入市情况、基本面、政策、海外等因素。目前转债机会一方面在于若估值继续压缩,市场兑现一些预期,则可以关注性价比逐渐出现的标的,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目前可能更偏向于个券挖掘。关注:1)成长风格,弹性相对较好的TMT、新能源如风光储车(海风、组件一体化及辅材、零部件)等,另外关注新技术等热点机会;2)复苏逻辑,包括消费链(包括纺织服装产业链、造纸等)、基本金属(铜、铝)、地产后周期、医药等。


三、未来观点

本周市场回调,转债表现基本与权益一致,中证转债指数下跌-1.63%,表现与主要股指基本持平。低平价、大规模转债在不同类别中表现相对较好。本周转股溢价率波动较小,当前全体转债加权转股溢价率为39.87,位于18年以来83.5%的分位值,较之前已有所压缩。价格中位数回落至121.83,在连续多周上涨至区间上限后,跟随股市调整。

行业方面,受地缘政治风险的冲击以及经济复苏预期调整影响,成长性行业跌幅相对较大,电力设备、通信等跌幅靠前。而医药、钢铁、消费等相对表现较好,风格上大盘标的稳定性更强。

当前纯债收益率相较之前有一定抬升,但仍处于相对低位,优质高息资产依旧缺乏,债券市场投资者对转债的配置需求虽边际放缓,但总量仍然可观,关注后续纯债以及理财赎回情况对转债可能造成的估值扰动。

1月社融新增5.98万亿元,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5.68万亿,信贷强势开局一则映射出政策稳定微观预期的意愿,中长期经济有望向潜在中枢修复。本周由于事件冲击以及预期修正对权益市场造成扰动,转债价格层面风险相对释放,但在当前存量盘整阶段,整体性机会仍然不大,仓位调整需相对灵活。

近期新券供给相对放缓,上市新券定位明显高于前段时间,继续关注次新券的估值修复。


四、转债发行日历

1. 近期待上市

2. 近期待发行



五、转债条款跟踪


风险提示:

本材料非宣传推介材料。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产品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选择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基金产品。

申明:内容仅供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