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下半年,不少在上一轮牛市中发行的三年期持有期基金也即将迎来解封期。由于建仓在高位,截至2024年二季度,大部分于2021年发行的三年持有期产品收益却不尽如人意,甚至部分遭遇了大幅的亏损。
在过去的三年中,市场经历了持续性震荡,即便是在震荡下行的熊市中,依然有一批基金经理,凭借自己对于行业拐点的把握以及选股的眼光而斩获了不错的超额收益。
因此,基金君就以过去三年为限,筛选出一批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看看他们在熊市中究竟有何掌舵心得。他们分别是金元顺安基金基金经理缪玮彬与万家基金基金经理黄海,为大家剖析他们的投资逻辑,以及对于后市的最新观点。
金元顺安基金:缪玮彬
缪玮彬,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2016年10月加入金元顺安基金,现任总经理助理。
缪玮彬曾在券商、基金、资管、信托等行业任职,有超26年基金金融行业从业经历。曾任华泰资产管理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宝盈基金研究员,金元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联合证券高级投资经理,华宝信托投资投资经理,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管理经验。
缪玮彬目前在管产品一只,是其自2017年管理至今的代表产品。正是凭借该只产品,缪玮彬在2019年至2023年的熊市中杀出重围,保持连续5年取得正收益。。
截至2024年二季度,该只基金的最新规模为11.58亿元。不少投资者疑惑,即便是经历了阶段性爆火,该只基金的规模似乎没有迎来想象中的暴涨。
究其原因,该只基金自2021年开始便频繁限制大额申购,经历了2022年上半年2000、100、50申购上限的逐级递减之后,在2022年8月15日再次发布了暂定申购的公告,此后再未开放申购。
从此举可以看出,缪玮彬对自己能力圈是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与坚守。回过头来看,也算是在震荡市场中,从较为切实可行的角度践行了“为保证本基金的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这句话。如果说“业绩与规模”双增长是魔咒,那缪玮彬就是在获得潜在持有人与维护现有持有人利益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
复盘该只基金持仓,可以发现,在风格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固然因为规模小,船小好掉头,深挖小盘股、分散持仓也是缪伟斌业绩领先的重要原因。
近五年以来,缪玮彬持仓中市值风格为中小盘的个股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合计占比长期超60%,甚至偶尔超过80%。就近几次披露的全部持股情况来看,小盘价值股居多,持股总数量长期维持在140+。
以缪玮彬最新披露的二季报为例,前十大重仓股占比普遍在1%左右,前十大合计占比仅为11.47%,长期远低于同类型产品35%的水平。整体上看,其重仓股的风格正从小盘为主,调整到配置中大盘。但因为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较小,究竟藏在水下的隐形重仓股是否还以中小盘为主,还要等待九月份公布的基金半年报。
就资产配置来看,缪玮彬的权益仓位不算特别高,通常维持在75%-80%之间,但依然高于同类型的灵活配置型基金。缪玮彬并不是一个热意冒险的人,他对于回撤非常敏感。在管理代表产品初期,彼时中证1000仍处于下跌通道的中段,缪玮彬建仓较为谨慎,直至2019年二季度小盘股整体触底,他开始稳步加仓,随后长期稳定在这一仓位水平。
较低的风险偏好使得缪玮彬在投资时格外注重产品回撤的控制。从近三年的动态回撤来看,该只基金回撤水平长期稳定在5%,少数情况下超过10%。持仓分散是其控制回撤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会通过深入研究和严格的选股标准来规避风险,力求同步实现投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二季报的重仓股为例,尽管多数个股所在行业在报告期内纷纷下行,但缪玮彬所选出的个股却悉数斩获了正收益。在选股方面,他偏好低估值的行业与标的,较为注重基本面,倾向于从可量化的角度对比分析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基本面良好的标的更能获得缪玮彬的青睐。整体上,他遵循自下而上选股的投资框架,致力于在低估值行业中寻找被错杀的个股。
缪玮彬的换手率很高,重仓股中少有连续重仓超4个季度的个股,这与他的投资理念有关。据缪玮彬自述,其主要是采取宏观驱动、大类资产轮动的方式来运作。在行业偏好上,缪玮彬以工业、材料、可选消费行业为主,至2023年年末,电力、机械与基础化工居前,但整体而言没有特别恒定的重仓行业,以均衡配置为主。
二季度,缪玮彬的仓位依然保持在中高水平,坚持分散化投资,在股票和公司选择上继续提高了对持续盈利能力表现良好的公司的配置比例,同时保持一定比例的低估值品种。
尽管依然没有具体透露对下半年市场的看法以及最新的投资策略,今年以来缪玮彬的前十大重仓股的市值较以往发生了些微偏移,今年一季度前十大重仓中仅有两只个股市值不到百亿,在100亿至500亿范围居多,而到了今年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已悉数突破百亿市值。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缪玮彬的布局开始向大盘价值股逐步倾斜。
万家基金:黄海
2022年,黄海包揽了当年主动权益冠亚军被市场所知悉,并且此后凭借稳健的业绩力破“冠军魔咒”,自此在跌宕起伏的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黄海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在加入万家基金之前,曾在券商研究所、信托等任职研究员、投资经理等,现任万家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从业超过20年,黄海可谓是业内的老将,尽管如此他管理基金的年限并不算长。黄海遵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框架,他善于在经济周期的运行中,把握那些处于上行周期中的行业机遇。把追求绝对收益作为导向,黄海始终把估值安全垫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也正是因此,他更青睐低估值领域。
高行业集中度,辅以高持股集中度,并维持高仓位运行,黄海控制组合风险的方式就是及时兑现收益,阶段性逢低建仓并获利了结。以其代表产品为例,二季度股票持仓达到92.47%,前十大的持股集中度为63.42%,尽管已经四个季度连续下降,但仍远高于同类基金46%的平均水平。
近两年以来,黄海主要通过挖掘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布局上游能源以及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定性较高的价值股,在确保组合具备一定估值安全垫的同时,持续优化,集中持有。
2024年二季度,黄海管理的万家精选的前十大重仓多股获得加仓,包括中煤能源、淮北矿业、山煤国际、广汇能源、华阳股份、潞安环能与陕西煤业。其中山煤国际和潞安环能在该报告期内股价略有下跌,获得黄海较大幅加仓,加仓幅度均超过70%。此次前十大中有三只新晋的个股,分别是晋控煤业、中远海控与山西焦煤,分别替代安井食品、平煤股份与中国神华。
在行业选择上,黄海在不同阶段均表现出较强的倾向性。比如在2021年,黄海的在管产品中,地产板块个股长期占据前十大重仓,转至2022年,煤炭板块则长期霸榜。但其实不管是地产还是煤炭,黄海在行业选择时始终遵循的是寻找行业预期差的投资机会。
2024年二季度,黄海的基金管理规模已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的逆市增长,达到87.83亿元,相较2023年年底,在未新发行基金的情况下实现了规模翻倍。
此前,黄海经历的第一个规模爆发期是在2022年。2022年,煤炭行业大幅跑赢大盘,指数领涨30个中信行业指数,其中不少个股股价涨幅超50%,包括陕西煤业、潞安环能、兖矿能源、山西焦煤等。煤炭行业的突出表现助力当年重仓押注该行业的黄海包揽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冠亚军。
黄海最开始关注到煤炭行情并开始重仓是在2021年三季度,尽管依然聚焦低估值、高分红蓝筹股,黄海当期适当增配了部分业绩逐季改善的煤炭股。2021年三季度平煤股份与淮北矿业首次进入前十大,彼时他还在全力重仓房地产,前十大重仓股的行业高度集中。值得注意的是,煤炭行业在该时间区间内异军突起涨幅达到36.01%,平煤股份涨幅更是接近80%。
随后黄海的行业配置进一步向煤炭行业倾斜,至2022年四季度,黄海对煤炭的配置已经超八成。
以黄海的代表产品为例,2024年二季度的前十大重仓依然是以煤炭为重点配置对象,占比达到80%,其余个股分布在石油与交运行业。
在整体的组合配置中,黄海主张进可攻退可守。首先将具有高股息、高分红、价格相对稳定的动力煤公司长期充当防御型资产。与之相对应的,黄海将另一类容易受短期需求波动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焦煤作为进攻型资产,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动态调配。
在2021年年报中黄海指出,在经济不稳和无风险利率下行的阶段下,股息率高且能持续稳定分红的价值股会是现阶段的稀缺资产,过去被低估的价值蓝筹股将迎来配置机会,能源等上游资源品的估值仍有提升的空间。自此,他开始了对“高股息、高分红”的价值股的追寻,并不间断地持续至2024年二季度。
展望下半年,黄海认为,A股市场仍有望在盘底结束后出现反弹,目前正处在“红利的右侧,周期的左侧”的阶段。
在最近披露的2024年二季报中,黄海整体上依然保持了较高的仓位。一方面,他积极寻找估值合理、盈利长期稳定的企业,比如煤电一体化公司;另一方面也更聚焦那些库存处于低位,同时产能利用率能稳在高处的行业,比如国内定价的资源品,其价格对边际变化敏感,易涨难跌。
从中期的角度来看,黄海看好那些既有顺周期进攻性,又有高分红防御性的“骑墙资产”要优于纯防御、偏债性的红利类资产。另外,出于分散组合风险的角度,黄海也左侧布局了一些交运和新能源行业。黄海表示,下半年要积极把握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盈利机会,努力实现净值的稳步增值。
2024-08-30 20: 00
2024-08-30 16: 51
2024-08-27 17: 06
2024-08-25 13: 54
2024-08-25 13: 46
2024-08-21 2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