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24”行情以来,A股全面吹响反攻号角,多个板块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根据万得数据统计,在WIND的11个行业大类中,自9月24日至11月25日期间,信息技术板块以55.1%的涨幅领跑A股。在此背景下,一批相关主题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也快速“收复失地”。
本期【热点人物】,基金君筛选了两位在此番行情中反弹表现居前的基金经理,与大家分享他们近期的投资观点。他们分别是:银华基金方建、南方基金郑晓曦。
银华基金 方建
由方建所管理的银华新锐成长A,在“924行情”两个月后实现了55.2%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方建清华大学材料学专业本硕博连读毕业,拥有博士学位,目前投资经理年限近8年。自进入证券行业后,方建曾在北京神农投资和南方基金就职,自2018年5月加入银华基金。在入职一个月后担任基金经理,管理自己的首只产品。
方建擅长管理偏股混合型基金,目前在管产品数为5只,目前管理规模达42.18亿元。从投资方向上看,方建整体倾向于在电子、房地产、机械、计算机、通信这五大行业进行布局。
(方建管理规模一览)
(方建重仓股票一览)
早前与中国基金报分享投资理念时,方建表示他最佩服的投资大师是查理·芒格,他的投资框架也与这位投资大师类似——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最优质的成长公司并长期持有,挣公司长期业绩的钱,而不是估值波动的钱。
根据国内公募基金管理的资金特点,方建选择在投资中以合理价格,选择未来3年到5年最确定行业里最好的公司,以及已经走出来的“1到N”公司,同时敢于重仓持有,不做择时。在选对行业之后,他会按照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竞争壁垒、发展阶段、管理层、ROE水平、资产质量和盈利质量等基本面指标,构建约300只左右的核心股票池。
最后,在上述股票池基础上,他会按照预期收益、估值趋势判断、概率判断等,进行预期收益率的排序,然后根据资金的风格进行匹配,对短中长期都看好的标的重仓配置,中期看好的中仓布局,短期有机会的投资1-1.5个百分点,最后构建20只-30只个股的核心组合。
具体到本次带来不俗净值增长率的银华新锐成长上,截至2024年三季度,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是从今年一季度起新调入的,仅有3只个股持有超过1年。除万业企业一家房地产个股外,其余9只均为信息技术行业,并且在三季度内,这只基金的重仓组合已经为方建带来不小的收益,这也为“924行情”后方建的不俗表现展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后市,方建表示对市场仍较为乐观。他在三季报中表示,通过对股市和房市的提振,消费有望托住,市场悲观预期有望扭转。保持经济较强活力,有助于我国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我国高质量转型成功。回到资本市场,经历较大幅度的反弹,市场或会迎来分化。在有较充裕流动性的前提下,有业绩、有成长前景的新质生产力将可能有较好的超额收益。
另外,方建也在近期表示,后续资本市场终将回归国内本身,“稳房市、稳经济、稳股市、促消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是市场主线。
南方基金 郑晓曦
由郑晓曦所管理的南方信息创新,在“924行情”两个月后实现了58.8%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
郑晓曦2008年自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后就加入南方基金,研究过通信、军工、中小市值等多个行业,研究经验超过10年,2016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助理,于2019年6月起正式管理个人的首只基金。
目前,郑晓曦在管产品数量为3只,在管规模达到61.80亿元。从投资方向上看,郑晓曦整体倾向于在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这三大行业进行布局。
(郑晓曦管理规模一览)
(郑晓曦重仓股票一览)
郑晓曦曾表示,投资核心是看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对于科技领域的研究会更关注核心团队、技术来源、客户拓展、产业周期等多个维度。她也非常重视从企业上下游客户来验证数据可靠性。企业相关业务部门、企业下游客户、核心设备供应商、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等各种能力都需要慢慢积累,“长期、专注、深入”研究科技股让郑晓曦能更快更准读懂科技行业和企业的变化。
在投资思路上,郑晓曦表示,投资上:第一,先选赛道,找到以5G为带领的科技创新浪潮受益行业板块;其次,重点分析行业发展阶段、行业内竞争格局、行业复合增速;第三,从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成长性、市场空间和布局时机四个维度自上而下挖掘股票。
具体到本次表现出色的南方信息创新上,截至2024年三季度,郑晓曦的重仓组合中也新调入了三只信息技术行业个股,这也使得这只基金的重仓股重新实现“单一行业全覆盖”。但另一方面,与方建不同的是,郑晓曦的另外7只个股均已持仓超过1年,最长也是市值最大的华海清科已经持有达到10个季度,并且有6只个股的涨幅超过行业平均。
对于后市观点,郑晓曦在三季报中给出了观点:
首先她认为,国内经济进入恢复期,财政政策稳健增长,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海外美联储降息打开了国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流动性拐点已至,支持国内成长股行情走强,持续看好科技成长的投资机会。另外,随着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开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在线办公、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机器人、商业航天等新需求开始爆发。
在细分赛道上,郑晓曦表示,第一,看好半导体自主可控:国内成熟制程半导体制造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将加速,同时 保持对先进制程的追赶,在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半导体的自主可控更加乐观,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第二,消费电子芯片走出了景气下行阶段,开启了新一轮景气上行周期,今年以来需求回暖带来产业链持续补库存,产品价格稳定向上,企业盈利持续恢复,这将会产生结构性机会;第三,工业领域芯片景气周期触底等待反弹,包括汽车芯片、功率半导体、高端工控芯片、特种装备芯片等领域,在竞争格局优化后有望重回增长。
(注:本文图表数据若无特殊注明,均来源于Wind数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2024-12-06 10: 33
2024-11-28 19: 12
2024-11-29 16: 50
2024-11-26 09: 30
2024-11-25 09: 17
2024-11-22 17: 54